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1)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2)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2017年12月1日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3)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

原文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4)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礼记·中庸 》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5)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于《礼记·中庸》。这段话意思是说,孔子继承了尧、舜的道德,而又以周文王、武王的法度作为典范,上遵循着天地四时运行的法则,下因袭着山川水土流转的规律,譬如天地没有什么不承载的、没有什么不涵盖的,譬如四时的更迭运行、日月的交替辉耀。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小德就像流行的河水一样浸润滋养万物,大德使万物全都充实地生长、变化、发展,天地之所以大,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段话体现了子思对孔子思想的极力推崇和褒扬,认为孔子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反映出宇宙和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也体现出一种兼收并蓄、博大恢弘的品格。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然有序,人伦有序,相互包容,心胸宽大,和谐以共生共长,相融以相辅相成。每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建立一段健康和谐的关系。国与国共处之道更是如此,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才是双赢的交往方式。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各国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性危机可想而知。相反,如果各国都秉持一种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心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多次引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顺应“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的时代潮流。可见,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不可或缺的因素。强调:“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他呼吁世界政党:“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同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政党的态度,我们“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引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旨在强调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重要性,也为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一个正确有益的方向。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6)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领袖用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