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一家亲)(1)

在浙江省的西北部,有一个名叫桐庐的新兴小城,它地处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贯整个县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就是当地的美景。

自古以来,桐庐就是水陆交通汇集之处。《周礼•地官》中描述此地时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这里的“庐”就是指古代驿站,也是邮驿通信之处。由此看来,桐庐在历史上就与快递业有着不小的缘分。如今,随着当地民营快递业的蓬勃发展,桐庐在2010年被中国快递协会授予“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称号。

“快递桐庐帮”之所以能崛起,甚至说中国民营快递业之所以能崛起,绕不过去的是聂腾飞这个鼻祖式的人物,他是桐庐快递帮当之无愧的引路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刚刚成年不久的聂腾飞和弟弟聂腾云走出桐庐县钟山乡夏塘村,来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打工。

1993年,王卫在顺德创立顺丰速运。与此同时,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聂腾飞和工友詹际盛也发现了类似的赚钱之道:那时的杭州,因为地理优势,集中了很多外贸企业,为了避免货物在出关时有所耽误,往上海发送的外贸报关单需要在次日送到。可在今天司空见惯的“次日达”,当时的邮政却需要3天才能送到。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两人几乎同时萌生了中间帮忙跑腿的想法——帮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达上海。两人一合算:每份报关单收费是100块,自己花15块赶当晚去上海的火车(没有座位,一般只能站一宿),第二天凌晨一到,骑自行车就能送到市区。哪怕只做一单,抛去来回路费,一天也能赚70块。要是一次送十几单,日赚上千也不是不可能。这可比打工划算多了。

定好主意后,聂、詹二人双双辞职,一起成立了一家名为“盛彤”的公司。这家公司由聂腾飞任总经理,驻扎杭州,詹际盛驻扎上海,聂腾飞的妻子陈小英负责四处打电话拉业务,结果第一年就赚了2万块,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之后不久,因为公司的业务常常要跑上海,三人商量后,把公司名字改为“申通快递”,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特许加盟的快递企业。

凭借“火车 自行车 双腿”,聂腾飞赚到了第一桶金,更看到了快递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聂腾飞等人很快发现,人手不够用了。“快递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快递协会综合部副部长宋志云说,“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资金高度集中,技术高度集中,人力高度集中。”

可在当时,聂腾飞等人又去哪里找那么多快递员呢?

要知道,当年老版的《邮政法》根本不允许民营快递存在(2009年新《邮政法》才承认其合法地位),申通干的就是“黑快递”,货物随时可能被查扣。因此,快递员在火车上要能与乘务员搞好关系,遇到邮政检查还要会躲,躲不掉还要能跑。没有这一套本事,绝对干不了快递。

像这种苦活、烂活,一般人谁肯干?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难住“申通”的几位创始人,聂腾飞和妻子陈小英很快想到了桐庐的老乡。因为快递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快递员的诚信有着很高的需求。而对于重视宗族观念的中国人而言,靠老乡干活,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发生带着贵重包裹中途跑掉的事情。因为一旦他这么做了,就会将被全村人抛弃,永远都不敢回到家乡。另外,在当时人多地少、资源少、国家投资也不多的浙江省,当地山村人天生就有一种走出去改善生活的冲动。

于是,聂腾飞回乡招兵买马,拉出了一支队伍,搞出了加盟制的创举。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把桐庐老乡分散到各地,去开加盟店,这样,申通的网点就能迅速布满全国,业务量也会以几何级数爆发性增长。

毋庸讳言,民营快递的草创年代,加盟制有着邮政和快递直营店难以媲美的优势。碰到量大要爆仓,加盟商一句“加钱”,快递员就能拉来全家老少总动员,帮着一块送快递,极具弹性和爆发力。照马云的说法,“快递人员把爸爸妈妈、二姨等都拉出来做快递,这是了不起的企业家创业精神”。

更何况桐庐人天生胆大,即使不抱团,单枪匹马,也敢在闯到陌生的城市开店,开启迅速创业的传奇。所以,这种加盟扩张的“桐庐模式”,让没钱、没人、没背景的民营快递得以飞速成长,也让桐庐人成了民营快递业的先行者。

1998年,正值壮年的聂腾飞不幸遭遇车祸辞世。申通遂由妻子陈小英和大舅子陈德军接手。也就是在此之后,一些追随聂腾飞打拼多年的桐庐老乡,开始陆续脱离申通,自己开公司单干:1999年,弟弟聂腾云和嫂子陈小英“分家”后,成立韵达快递;2000年,曾在申通财务部门工作的张小娟,力劝做工程生意失败的丈夫喻渭蛟干快递,两人一起创办了圆通快递;2002年,陈德军的发小、木材商赖梅松,成立了中通快递;2003年汇通快递创立,2005年由桐庐人徐建荣收购,2010年被马云收购;至于聂腾飞昔日的合伙人詹际盛,早在1994年就与其分道扬镳,成立天天快递,2012年,天天快递被申通收购,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执掌……至此,“四通一达”全部诞生,加盟制也成为“桐庐帮”的不二之选。

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当年民营快递的市场如此火爆,可为什么只有“桐庐帮”的四通一达和顺丰这几家公司真正做起来了呢?

事实上,在当时的北上广等大城市也曾陆续涌现出过一些民营快递企业,并也希望通过加盟的方式扩张全国网络,但最终因为无法控制管理或者加盟商独立单干而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最后存活下来的,具有全国性体系的民营快递公司,也就主要是顺丰和“四通一达”,剩下的基本都是些区域性或同城快递企业。

“四通一达”中一家民营快递企业的高层认为,“桐庐帮”之所以能把快递事业做大做强,主要是因为以申通为代表的“桐庐帮”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这种方式在企业发展初期往往特别简单而有效,在形成企业凝聚力上,也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