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称呼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尧舜禹之所以被称为明君)(1)

一提起史上贤明的君主,中国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尧舜禹,读《史记》,我试图总结出这三位圣贤之人的某些共同之处。

第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品质很高的人,且都很聪明,并且这种聪明的特质,一般在较小的时候,就会被人们发现。

先说尧,尧的仁德如青天,智慧就像神明般广大。在个性方面,跟他在一起的人,总能感觉到温暖吗,富而不骄,贵而不自我放纵。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天生的,那么个性上的修为,不放纵等,要靠后天的自我约束。尧在这些方面都做的不错。

尧还很尊重有贤德的人,使百姓之间能相亲相爱,在他统治下的百官,政绩昭著,诸侯邦国和睦相处。

能够看出来,品性是第一位的,另外,尧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教化能力也都非常强,他也善于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

历史上称呼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尧舜禹之所以被称为明君)(2)

而舜是经过别人的推荐,进入尧的视野的,尧对舜进行了长期的考察,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既让女儿观察舜的为人,也通过女儿的变化,来间接观察舜对身边人的影响。结果舜在伦理道德,各种事务处理方面都表现的很好,做事小心谨慎,得到了尧和民众的认可。

接下来的禹,也是一个品性很好的人,他和舜一样,在上一个君主想要传位给他们时,都谦恭地表示无法胜任,即便接受了帝位,也是先让前一君主的儿子来担此重任,但民众还是聚拢在他们身边,只听他们的号令,前君主的儿子反倒无人问津,于是舜和禹,不得不接受帝位。

第二个共同之处,他们都很勤政。尧在位70多年,勤勤恳恳,一致致力于为民众做实事,舜巡视全国各地,东南西北方,都走遍了,舜还向诸侯国陈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对其进行业绩考察。

舜在继位之前,身份很普通,做过很多事情,耕过田,打过鱼,制过陶,做过器,跑过买卖,他去哪个地方干活,那里的人就变得互相谦让,没有争吵,这都是受了舜的道德和为人处世的影响,可见舜这个人,勤力而律己,并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领袖气质。而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勤勉的个人性格,也形成了日后勤政的统治风格。

历史上称呼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尧舜禹之所以被称为明君)(3)

我试图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寻找大禹治水的史实,原来他被放在了下一个章节里,即《史记 夏本纪》里。

第三个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重视天文历法、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尧根据星辰与日月的位置变化等,制定历法,传授民众如何根据时令从事生产,那时的人们,已经发现了春分、秋分白天黑夜一样长,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昼最短等,并据此安排农业生产和收获等,各种事情都兴办起来。

舜的时候,通过对北斗星的观察,考察日月和五星的运行情况,祭告天帝,祭祀名山大川和各路神袛。舜把天下划分为十二州,规定刑罚要适度,不可过重。

这些圣君们都比较重视五种伦理道德的建设,做父亲的要有道义,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兄长的要友善,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如此,则家庭可以和睦,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真诚相待,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稳定了,民众也就安居乐业了。

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明君的概念,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品质上要纯良律己,能力上要有为有识,治理国家要勤政爱民,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历史上称呼尧舜禹的禅让过程(尧舜禹之所以被称为明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