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由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有声语言,一种是肢体语言。在你的表达中有55%的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学会运用它将有利于更清楚地进行表达。假如你的肢体语言与你表达的信息不一致,对方将会不相信你说的话。

肢体表达的特点(充分表达你的意思)(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沟通法则:在沟通过程中,人们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他们的看法。其中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行为和语气进行的(55%体现在肢体语言中,38%体现在语气中),7%是通过话语措辞进行的。这就是著名的“93/7法则”。

人类的动作、表情是本能产生的,每个人平时说话都会不自觉地做出某些表情或动作,这更易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你必须给这种无声的肢体语言以应有的关注。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就能使你的表达更具有感情、更完整。

奥巴马的演讲语言十分严谨、简洁大方,能够让听众很容易明白他的观点。此外,生活中奥巴马的语言也通俗易懂,但是不缺乏逻辑性。因为他懂得在说话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补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

一次,奥巴马带着夫人米歇尔一起参加一个家庭宴会。到跳舞的时间,奥巴马走到宴会主人面前,举起香槟对他说:“今天是我和米歇尔的一个特殊的日子,希望你能播放一首特殊的音乐,好吗?”说完,奥巴马指着远处正在开心聊天的米歇尔,对宴会主人眨了一下眼睛。

宴会主人很快明白了奥巴马的意思,立马播放了一首温柔浪漫的爱情舞曲。伴随着浪漫的音乐,人们看到奥巴马牵着米歇尔的手走到舞台中间。原来,那天是奥巴马和米歇尔认识22周年纪念日。

在上面的案例中,奥巴马的做法十分恰当,他仅用一句话和一个简单的“眨眼睛”动作,就准确地向宴会主人表达了自己的意图,给米歇尔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惊喜。假如奥巴马没有使用“眨眼睛”这一动作,恐怕仅凭“特殊日子”这个描述,对方很难准确地理解奥巴马的话。

肢体表达的特点(充分表达你的意思)(2)

肢体语言是一种奇妙的表达方式,任何一个身体部位、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表达出某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意思。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具体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意思,以便你能更好地运用它,为自己的表达加分。

1.目光接触

一般来说,你与对方有目光接触,意味着你比较坦诚,对对方所说的话感兴趣。说话时不看着对方通常会被对方视为对他不尊重。

2.手势

(1)托盘式手势。双肘支撑在桌面上,两只手搭在一起,把下巴放在手上做出托盘的姿势,这表明你对对方的话感兴趣。

(2)当人们说心里话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平摊开双手给对方看,这个动作使人觉得说话者要讲真话。

(3)有力的握手表示坚定和有信心。手心垂直相握可以建立起自觉的信任,而手心互不相碰、只有手指相互钩住的无力握手通常表明虚弱、无兴趣或不信任。

3.点头

点头指快速地向前低头,是同意、致意或命令等的表示。在一般的场合中,点头表示肯定和赞赏,还可以表示同意、鼓励等。通常,每次做这个动作时以三次为宜。

4.姿势

姿势是指一个人的体态。姿势可以暗示喜欢或不喜欢。靠近通常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感兴趣,拉远距离通常意味着你对别人所说的话不感兴趣。

5.嘴型

嘴唇有各种不同形态的呈现方式。不同的嘴型和动作,往往能够反映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比如,不经意的噘嘴通常表示生气或不满意,故意为之的噘嘴则表现出可爱,嘴巴抿成一条缝的人一般意志坚定,嘴角上扬的人往往心胸宽广。

6.双手按住膝盖

双手按住膝盖这一动作,说明的是起身的意图,正准备离开。与人交谈的时候,如果你想抽身离开,可以做出类似“起跑姿势”。这比直接说“我不想听你说话了”要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