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句解析(苏轼诗词赏析76苏东坡定风波)(1)

苏东坡《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苏东坡元丰六年七月六日,在壬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涓涓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这首词是一首集句诗。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优秀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已出”,“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清"沈雄《古今诗话》), “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宋叶大庆《考古质疑》)。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虽然诗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没有独创性,但是不同风格的诗句只要被创作者遵循诗词的“启、承、转、合”的相关原则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那么便是上好之作,让人耳目一新。像那留别的依依、别后的惆怅、宦途的得失……尽在言外;反复吟咏,回味迥永,绝无牵强附会之嫌。

词的上阕集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词的下阕集两位诗人的诗句,一是白居易《画竹歌并引》:“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二是当朝曹希蕴诗。

苏东坡在《书曹希蕴诗》说:“近世有妇人曹希蕴者,颇能诗,虽格韵不高,然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云: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

此语甚工。” 苏东坡饮酒归来,看到老妾王朝云挺着个大肚子,便有了灵感,集句成词,画《墨竹》与老妾取笑。

据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浅析》介绍,竹宗教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一。中华文化在战国时期开始把竹神圣化和非凡化,对之加以崇拜。

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浅析》),苏东坡在王朝云怀孕期间多次咏竹、画竹,其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东坡被贬黄州可不是一天两天,还是要生活的。正常的家庭生活情趣常人都会有的,更何况是达观的东坡,但如果仅此就引申出“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这一理解,似也太过牵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