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孩子似乎学点啥,不去考个级就没了学的意义和动力。家长之间聊天,也喜欢用“几级”来展示孩子的能力。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少儿考级项目冒了出来,几乎涵盖了孩子特长的方方面面。

最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坐不住了,印发了一份《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率先明确禁止了幼儿足球考级。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1)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2)

此事,将整个少儿考级现象推入了大众视野。鱼sir趁此,探了探这一领域,发现什么妖魔鬼怪都有。

少儿考级世界里的妖魔鬼怪

足球考级只是考级世界里的冰山一角。

其他形形色色的考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能拿来考的。

在某网站上,少儿考级分六大类:音乐考级、美术考级、舞蹈考级、表演考级、体育考级、文化考级。

音乐、美术、舞蹈等这类考级见怪不怪了,鱼sir很好奇体育和文化考级考啥,点进去发现一言难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3)

足球考级如今已被明令禁止,理由是,考级会伤害孩子的兴趣,学习不能揠苗助长,要因势利导,而不是急功近利。我想,这一条应该适用所有的体育考级项目。文化考级就更奇葩了。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4)

这是鱼sir第一次知道,《三国演义》等各种名著还可以单独拿来考级,简直大开眼界。究竟怎么考?具体也没找到啥“权威”试题,想想估计就是如下图的阅读理解题。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5)

这一招真是妙呀,可以分分钟将孩子的阅读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所有的少儿考级都极具争议,尤其是美术,争了几十年了,业内权威人士也经常跑出来喊话,“美术考级可以休矣”,比如:

有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的《论美术考级之不合理》;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何韵兰老师的《少儿艺术考级:荒唐何时休?》;

资深艺术教育专家龙念南老师的《谁有权决定学生的艺术等级?》等等。

不但少儿美术考级丝毫没受到影响,科目分类还进一步细化,考级体系越发完善,报名之人更是络绎不绝。

为何少儿考级之火越烧越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少儿考级火热背后是少儿艺术类培训市场的兴旺。

根据一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61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块小蛋糕。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6)

如何从中体面地分到一杯羹,组织各种考级绝对是个上策,因为某种程度上而言,这还属于监管空白的领域,风险小,收益却不小。

既然是利益驱使,就必然存在产业链和粉饰。比如考级到底有没有实际效用,众说纷纭。

上文鱼sir提到的那个网站,人家倒也没说自己的考级多么权威,可以助力升学啥的,而是用一种更加诛心,打击面更广的方式来说服大家报名。

在《少儿滑步车专业考级的重要性》一文中,网站罗列了四小点:

1.考级对学员是一种检验

2.考级对家长来说是一种证明

3.考级对教练来说是一种完善

4.考级对机构来说是一次宣传

通篇看下来的意思是,考级是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呀,感觉不考级就太亏太傻了。

被带进去的家长肯定也想,不考级测一下,怎么知道自己家的娃学得如何?机构老师有没有好好在教?这学费交得值不值得?

不考级,孩子就没有奋斗目标,很难专注,有目标总比没有目标瞎学好。

以下是某家长的原话: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参加兴趣班也是一种调节。学习一段时间后,培训机构老师建议孩子参加专业考级考试,不仅是对孩子现阶段技能的认可,也能提高孩子自信心,我们非常赞成。”

那虚无缥缈的兴趣培养根本抵不上一纸明确写着“X级”的证书来得踏实满足。

到了这儿,考级的意义似乎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纸证书本身。

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所有考级依据的是一套科学的评测标准,而标准则是由人去执行的,这其中的空间,在利益的驱使下,可以生出很多现象。

比如一点,只有不断地刺激大家考级,一级一级往上考,才有更多从中图利的可能。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7)

按照这个逻辑,一些考级机构在执行标准的时候,是更加严格好还是更加宽松好呢?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8)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9)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10)

如果各类特长考级无伤大雅,花钱买个心理安慰也行,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事实可能是相反的,孩子不但没被激发出潜能,找到所爱,还把原本有的兴趣都丢了。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何韵兰老师在《少儿艺术考级:荒唐何时休?》一文中提到一个例子:

有网友求助,说他6岁的孩子,从小非常喜欢画画,但在进考级培训班半年后,开始拒绝画画。一看他进班前后的作品,就知道问题所在:是典型的模式化考培(烤焙)的结果。帮他转了学,两次课就恢复兴趣,画得生龙活虎,创意小宇宙大爆发。

何韵兰老师发现这类社会现象很普遍,全靠家长辨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案例中这位家长是教育宣传部门的骨干,在这个问题上还会走入误区,可以想象,一般人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认知是什么水平。

如何避开“考级产业链”中的坑?

首先,鱼sir的建议是,如果只是按兴趣培养,尽量少让孩子考级,学艺术文化,最终是为了考级,总感觉有点本末倒置,哪儿哪儿都不对。

如果走的是专业训练,以后打算让孩子考专业院校的,那家长最好学会分辨考级机构及搞清楚考级对升学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考级机构,确实鱼龙混杂。

鱼sir此前就发过一篇某少儿英语考级机构的深扒帖☞【深扒】部分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推荐的“CICE剑桥国际儿童英语等级考试”到底是何来历?

但水更深的是各类艺术水平考级。

由文化和旅游部官方认可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总共没超过百家,但承办点不计其数。

以江苏为例,就有3000多家承办点负责当地的社会艺术考级培训,仅仅两年前,这个数字还是1000家。

这些承办点,很多可能是“假”的。

有一种假是真的假,就是所谓的“黑考点”,它根本就不是某某考级机构的承办点,只是顶着对方旗号招摇撞骗。

这种怎么分辨?

能打电话到总部询问就直接打电话,剩下的就是靠自己。

我们可以参考文化部发行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中的一些标准来做判断。

其中第八条列出了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需要具备的条件: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考级比较好(孩子但凡学点特长就有考级)(11)

大家可以依此去核对承办点是否都达到要求,比如,教材是不是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考官是哪儿的,水平如何。

江苏省戏剧学校考级负责人说,他们的考官通常有职称要求,并有5年以上考级工作经历。

如果是黑考点,教材、考官估计都很难过关。

还有一种“假”,是有点复杂的“假”。

2017年9月,人社部发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并在有关通知中强调,企业可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但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这规定其实挺模糊的,有一点倒是很清晰,企业可以搞考级,它不违法。

人家自己设立标准,然后培训、考级一条龙服务,至于证书的含金量如何,依托的是圈内人自发形成的对其的认可,而非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背书。

这里面的风险在于,拿到的证书到一些地方,对方承不承认,完全看心情。到头来,家长孩子可能白忙活一场,关键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被套路的。

按照目前的趋势,鱼sir预计,随着孩子特长类培训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考级世界会吸引越来越多逐利者进入,这水只会越来越浑浊。

说到底,摆在家长面前的考验,不是如何帮着孩子在考级中,一步步闯关打怪,而是如何做到不被卷入其中,守住教育初心,守住孩子的兴趣。

PS:后台回复“名单”可查看权威完整版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公布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