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因公出差到老家,办完事后顺道回乡下探望年迈的父母,还没到村口就听见了鞭炮声,谁家在办喜事呢。来到家门口,才发现是离我家不远的二叔家,三层小别墅刚建好,全村人纷纷前来道贺。正好我身上有一千多元现金,立即掏出递给忙碌的二叔:“二叔,择日不如撞日,这点礼钱您不要嫌少。”谁知二叔将钱推了回来:“三侄子,不是二叔嫌你礼金少,而是咱们农村现在新风尚,谁家有喜事,一律道贺就可以了,不像过去那样收礼金大吃大喝了。”

其实,我早就听父母在电话中提到过时下农村这种新时尚,想不到这股清新之风今天自己也亲历了。

二叔今年76岁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思绪不由地飞回到了儿时。我家父辈兄弟姊妹五个,父亲老大,二叔前面还有一个大姑。由于我的爷爷奶奶去世得早,自打我记事起,叔叔姑姑就跟我们一家住在一起。印象中我10多岁时,已30多岁的二叔还没有成家,不是二叔长得不好,而是那时农村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为了让二叔尽快成家,“长兄为父”的父亲一边叫二叔去邻省给别人放鹅鸭,好挣几个钱回家娶妻,一边动员全家起早贪黑地挑泥巴给二叔建了两间土坯茅草房。终于在第二年,二叔娶了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婶婶。

我清楚地记得,成家后的二叔一贫如洗,除了一张床和几条旧板凳桌子外,几乎什么都没有。而随着两个儿子的接连出生,二叔家的生活更艰难了——婶婶腿疾不能下地干活挣工分,一家四张嘴全靠二叔一个人。老家雨水多,二叔家的破茅草房一到下雨天就漏,家里到处都是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泥巴土墙还被雨水淋倒过好几回。

有道是穷则思变,不甘心穷一辈子的二叔决定去外面闯世界。20世纪80年代,二叔开始带着全家去外面做生意。我的老家有一种地方特色美食香飘全国,二叔也会制作,于是二叔带着这种手艺先后辗转了全国七八个省市。多年下来,吃苦耐劳的二叔,生活慢慢地走向了小康。1995年,二叔拆掉了茅草房,盖起了砖瓦房。2006年,二叔又盖起了两层楼房,手里有了钱的二叔几乎应有尽有了。

正当60多岁的二叔甩开膀子让生活越过越亮堂的时候,疾病缠上了他。二叔被确诊为胃癌,顿时觉得天塌下来了。得到消息后的我,第一时间给二叔打了电话,安慰他现在医疗技术发达,手术后会完全好的。

二叔的手术是在县城医院做的,两个堂弟从上海大医院包车请来了一位专家。如今10多年过去了,二叔的身体仍然很健康,虽然他不再出去闯荡了,但有早年在外打拼挣下的积蓄和两个如今在外面做生意的儿子的孝敬,幸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饮食天天有鱼肉,看病有新农合,每天与村里的老人闲聊下棋。值得一提的是我那个婶婶,由于她腿部从小残疾,地方政府很多年前就给她发放了残疾人生活补贴。

“二叔,您咋又想起来建三层别墅?”我问一旁的二叔。

二叔一笑:“今年春节期间,你那两个兄弟回来过年,说那两层小楼早落伍了,村里现在几乎都是三层别墅,他们俩愿出钱,我想想也是。再说我前几天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我的身体再活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

二叔欣喜地领着我参观他的新居,从一楼爬到三楼,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餐桌椅,还有自来水、现代化厨房洁具,以及沙发、电视柜、液晶电视、冰箱、空调……新时代农村堪比城市里的生活啊。

“二叔,现在您什么都有了,就差一部智能手机了,上网、聊天,最方便的是手机支付,快扔掉那个老年手机吧!”谁知我的话音刚落,二叔就从兜里掏出一部新款手机递到我手上:“这是你在内蒙古做生意的弟媳买的,她还掏钱给我们安装好了宽带,看电视、手机上网和通电话,每月68元……”

周边是稻浪飘香的田野,房后是郁郁葱葱的菜园,还有那一群群自由跑动的家禽,二叔的生活是如此的令人羡慕!我为二叔点赞,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点赞!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叔的幸福生活31集(二叔的幸福生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