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故乡恩情

作者:姚文龙

每当遇到星期日,怕我在校寂寞,立成和正忠同学几次带我去步背后及王里渡他们的家中作客。平日他们也总是对我嘘寒问暖,在各方面关照着我。

我与家乡隔屏相守(故乡华县对我的恩情)(1)

我记得上世纪六七至六八年文革时期,学校停课,我处于无地可居,无饭可吃的艰难之时,张进武、郭立成、靳镇成、唐志林、李友良等同学都及时伸出援手,帮我度难关。记得我在张进武家吃住了三个多月,当时他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倾出全家所有,不断变饭食花样,让我吃饱吃好。现在一想起在进武家生活的情景,我就泪流满面。后来我也去过立成、锁成、志林、友良家居住。他们友爱之心帮我度过了这两年中的艰难时刻。他们的恩情使我终生难忘。

我与家乡隔屏相守(故乡华县对我的恩情)(2)

一九六九年三月,华县各学校开始复课,我原读的咸林中学暂时停办,我和一部分咸中同级同学转入少华中学上初中。

在新学校,我结识了许多新的同学和老师。我们班上的王树祥、张正龙、李志俊、何新冒、杨应华、贾兵等同学,与我关系十分要好,他们从各方面关照我。一到周日,他们怕我在校孤单,就带我去他们家玩。那时我在学校教工灶打伙,下半年学校搞挖地道等战备劳动,力体消耗大,吃得多,我买的饭票吃不到月底,我只好吃早中午两餐,晚饭不吃。此事被王树祥发现后,他与张正龙商量,制作了馍箱,装上各家拿的馍送给我吃。这一送一直送到七零年七月我们毕业为止。我记得王树祥、张正龙、魏重学、何新冒、杨英华、李志俊、宁重山、天琦、魏培华等同学都曾给我拿过馍,一年多来从未间断,力争让我吃饱,不为饥荒而发愁。

我与家乡隔屏相守(故乡华县对我的恩情)(3)

我们班班主任梁照友是个面冷心善之人,他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的同时,生活上也关照我,经常送饭票给我,为的是让我能安心于学习。七零年七月,我初中毕业,班上推荐我继续在校上高中。我考虑自己已经十六岁了,能自食其力,不愿再受国家照顾,便拒绝了继续读高中。梁老师和校领导张碧琴老师为了我的工作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先是联系了三个单位,结果都被人顶替了。两位老师安慰我,让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后来十月份大荔朝邑农场来校招人,学校第一时间推荐了我。十一月四日早上,靳锁成送我到县政府大门口,我们二十四名同学坐上了接去农场的大卡车。

我与家乡隔屏相守(故乡华县对我的恩情)(4)

从此,我离了故乡华县,去了异乡,开始了人生又一新生活。从六五年到七零年的五年里,我是在党和政府及乡邻、同学和老师关心爱护下成长起来,可以说吃过百家,睡过百家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现在。故乡对我的恩情,我在离开华县那一刻起,就铭记在心里。它鼓励鞭策我奋发工作努力进取!故乡那些曾用炽热之心,援助之手,帮助过我的人和事,我一辈子不会忘的。他们的情我永远铭记心中!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姚文龙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