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考试,对公考不是很了解,总以为就是写写作文,侃侃社情,后来进入国考的考场才发现自己竟然对考题无从下手,结果当然想得出来....后来,同学告诉我一个关于省考写作的奥秘,我才对今年的省考,充满信心!

————备考少年的真实经历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1)

说到底,省考申论究竟是什么呢?要怎么考?如何才能踩着得分点写作?这些世纪大难题今天就要变成过去式了!没错,接下来小编会为大家带来攻克省考文章写作的秘密武器,还等什么快来学习!

省考申论写作主要依靠三大解题技巧:积能蓄力、有的放矢和克敌制胜,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积能蓄力该如何做: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2)

一、考情概览

文章写作题是申论考试中的常规题型,也是对考生能力考查最为全面、分值比重最大的题型,它集中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文章写作题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全面分析提炼出资料的中心,依据已有或者自己拟定的文章主题,全面、深刻、清晰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1、主题正确,抓词扣句泽佳选优,所谓正确有两个含义:一是论点没有错误;二是合乎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做到不偏题、不离题、不走题;

2、主题鲜明,标题突出开篇点题,所谓鲜明,就是要求文章的论点或其表达的内容非常明确,让阅卷来时看得见、摸得着,因此,考生最好在文章标题中突出文章主题,或者在首段中点明主题并对其进行描述、阐释;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3)

3、主题高远,着眼宏观提升高度,第一,认真研读、品味给定资料,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第二,宏观着眼,学会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从而舍弃细枝末节,抓住主要矛盾;第三,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和理论的高度,才能见人之所未见,不断深化、提升主题,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4、结构完整,全面完整层次清楚,外在形式上: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缺一不可;内在逻辑上:要涵盖问题、原因、表现、对策,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5、内容充实,有策有论详略得当,提出和解决能力贯穿考试始终,因此文章中要包含对策;禁忌:空谈对策或只写对策。

考情特点:就今年趋势来看,文章写作题的考查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从材料中摘出一句话,让考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完成写作。虽然题干的形式在变化,但是考查的实质不变,考生只要掌握写作技巧,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即可。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4)

二、排雷之思维方面

思维是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在申论文章写作中,思维相当重要,具有怎样的思维决定了你依据材料能够概况、提炼出怎样的内容,得出怎样的观点和结论。在申论文章写作题的答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常因不理解题意步入歧途,全盘皆输。乍看起来是理解错误,实际上是思维方向、思维的严密性出现了问题。因此,考生在写作中要对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保持警惕。

1、思维刻板

思维刻板就是一种固话、僵化的思维方式。面对复杂的情况和环境,刻板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认知效率,例如可通过所处群体的特征来迅速了解一个人;现为脱离材料,用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观念、态度去衡量批判材料中的人和事,拒绝新思维、新角度、新观点的介入。

2、思维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即对事物的一种简单化的“非白即黑、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道德化的判断和定性。二元对立的本质是“一元”,它将事物设立成相互对立斗争的两方面,但却不是为了让两个方面在斗争中存在、发展、而是通过斗争,达到所谓的正面战胜所谓的负面,从而发扬正面、克服负面的目的。但实际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呈现的价值内涵是多样的、复杂的,甚至是冲突的,我们无法用单方面的评价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作出整体全面的概况评价或“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

但是由于二元对立思维迎合了人们在思想和判断上的一种喜欢将事情简单化的惰性,人们会经常陷入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泥潭,欲罢不能。在申论文章写作中,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说什么东西好久全是优点,一说什么东西不好就全是问题。而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方式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往往会直接影响考生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削弱他们所提对策的科学性。依靠这样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势必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5)

3、愤青思维

“愤青”广义上指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怀有不满情绪的愤怒青年。其思维上的缺陷在于对问题的揭露胜于对问题的思考,对愤怒情绪的宣泄胜于对事实的理性分析,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力和恒定、独立的价值观,是一种跟着情绪走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与愤青思维相对应的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一种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思维依据的,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况的思维。“丧失理智的拳头,吓不走嚣张的恶犬”,在面对问题时正确认识、深入思考、科学分析的思维方式才是一个理性公民所应秉持的,也是在撰写申论文章时所应具备的。

4、极端思维

持“极端思维”者大多固守一隅而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又下意识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层次,顺乎吾心便全盘肯定,不合乎己意便彻底否决。有些考生在写申论文章时为了引起考官注意或者极力追求文章出彩,很喜欢走极端,发惊人之语。然而,任何事情被推向极端都必然远离真相,这种写作方式炒起了话题、吸引力眼球,却扭曲了观点、降低了分数,得不偿失。

克服极端思维,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从看起来不太好的事情中看到好的一面加以赞扬,从好事中看到隐忧,敏锐地捕捉到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这样才能突破利益钩链和眼界限制,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正确判断。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6)

三、排雷之表达方面

文无定法,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考生据此认为申论文章写作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这样的认识很容易使文章在表达上陷入误区,影响得分。

1、表达过度拔高升华

在文章中进行适当的、符合事实、贴近本原的拔高和升华,能够明确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感到、激励人。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事物的宏观意义和价值作用,拔得过高,升华得过火就会脱离事物的本真,就会产生负效应,成了画蛇添足。

2、表达套话模板

有的考生在很累文章写作中喜欢使用一些套话,无端歌颂领导英明、政府给力、或者套模板,逐条罗列“万能八条”,认为这样简单省事,还能给文章增色,显得有深度。但事与愿违,这样的做法偷了懒,省了时间,却失了分数。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7)

3、表达过分修辞比喻

比喻、象征、抒情、铺陈、联想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更形象、更有感染力,但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逻辑谬误,容易以辞害意、以喻代证,最终使情感超越理性,影响了文章的说理好论证。

由于申论文章写作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阐述、论证观点,再加上实际的阅卷时间很短,因此其对表达效率要求很高。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文章的效率:一是尽可能早地出现判断句,也就是说论点出现得越早越好;二是文笔简洁、准确,传达确定性信息。修辞的过分使用实际上偏离了上述两点,一方面,修辞并非论证或论点,从修辞到论点还必须经过论证或阐释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延迟了论点出现的时间;另一方面,修辞使用的、是形象化的语言且通常情况下比较长,造成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影响论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8)

因此,考生应该避免过度修辞,在把握全面、准确、论证充分的文章写作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简洁的文笔,摆事实、讲道理、重分析、从而传达准确的信息,以论证的逻辑和理性征服人,而不是用煽情的论调和诡辩的修辞去感动人。

4、表达大段摘抄

我们在前面一直强调“向材料要答案”,但同时我们也在强调“抄亦有道”,就是希望考生在重视申论材料的同时避免走人大段照抄材料的误区。一般来说,申论文章写作既要做到立足材料、联系材料,又要能够不局限于材料,高于材料。如果每个考生都在考场上照抄、照搬材料,首先在内容上千篇一律,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其次在论证上,浮于表面,无法深入,缺少高度和深度。事实上,很多地方的阅卷标准都已对此作出了规定,避免考生大段摘抄材料。

申论写作的经验(一直以为申论就是写作文)(9)

5、表达冲动

表达冲动是指在缺少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信息时,从自身的立场、视角出发,作出情绪化的表达。在申论写作中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有些考生喜欢抓住材料的一角,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大说特说,使情感超越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