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精诚贯金石

季汉感人片段(季汉人物志永远的季汉天团)(1)

季汉感人片段(季汉人物志永远的季汉天团)(2)

汉室赖三人,留得住百年社稷;

桃园尊一义,解不开万世肝肠。

人尽皆知,三爷是屠户出身的粗人,脾气非常暴躁,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三爷跟先主本是同乡,都是幽州涿郡人氏,最早跟随先主起兵,两人认识应该比遇到二爷更早。而二爷是河东解县人,年轻时犯了事儿逃到涿郡,碰到先主组织义军,这才开始跟随先主。

靠着无人能比的资历和先主之间的私人感情,早期三爷的地位是要高于二爷的。三爷的年龄比二爷大概要小六岁,《三国志》里说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可见三爷确实对二爷是当哥哥看的。

后来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先主虽然是主公,但从来不搞特权,三人义同生死,从不相离,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终日不倦。

三爷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着先主,在讲究地域联系的古代,两人同乡是增加信任的因素;再加上先主是汉室宗亲,以及个人品质操守上的高尚,都值得三爷追随。

汉末的乱世当中,多少人吃不上饭,而三爷家里有祖业传下,一间屠宰场集养殖、屠宰、销售一条龙的大买卖,家底是非常厚实的。除了养猪,家里还有酒庄和桃园,该是多么雅致的生活。

三爷的家庭有这种条件,如果在家享受荣华富贵,感受诗和远方多好,为什么要跟着先主打仗?因为三爷是有眼界和格局的,这种乱世之下的富贵能有多长久?

他出身世家,熟读兵法,胸有韬略。看重先主根正苗红,跟着先主干,不仅能为后辈拼出一条出路,更能实现他们的共同理想:破贼安民,匡扶汉室。

于是叫一声“大哥”,散尽家财,将身家托付给这个没落的皇叔,全心全意跟随先主打江山,这是何等的气魄!三爷有颜又有钱、有勇还有谋,端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大英雄。

兄弟三人前期的颠沛流离就不说了,这“莽”三爷,活脱脱就是一个给团队添乱的猪队友。徐州一战,下邳城和家眷的丢失让先主进退失据,后来转战海西,还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况,先主的第一次创业差点儿就要完蛋。

虽然先主并未怪罪三爷,但从此以后三爷的地位却明显要在二爷之下。来看之后先主数次分兵作战,首选都是二爷: 官渡战前,先主去小沛,二爷守下邳;赤壁战前,先主率步兵,二爷率水军;赤壁战后,先主去江南,二爷绝北道;西取川蜀,先主攻益州,二爷督荆州。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举兵南下攻打荆州,先主被迫逃亡,双方上演了一出惊险的追逐战。被曹操的五千虎豹骑精兵连续追击一天一夜后,先主逃至当阳长坂坡,为了逃出生天,他甚至抛下妻子甘糜二夫人和幼子刘禅。抛妻弃子,先主果然颇有高祖之风。

危急时刻,三爷受命率二十骑为先主断后,史书对此记载道:“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当时的三爷仅凭自己的气势与大喝,就震慑住了数量上远超己方的敌军,甚至敌军没有一个人胆敢上前。实事求是地说,三爷之勇,绝不是匹夫之勇。

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道:“释严颜,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曰飞为粗人,大枉。”这说明三爷并非一个从头到尾都粗鲁愚笨的莽夫,他也有过利用智谋获胜或是得利的例子。

先主在占据荆州之后,二爷和三爷作为先主集团的最早的功勋元老,被授予了正式官职。二爷为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三爷为征虏将军,领宜都太守,封新亭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先主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在雒城中流矢身亡。第二年春,三爷与丞相、赵云等奉先主命入川增援,一路溯江西上,势如破竹,很快便将巴东郡攻陷。

众人又随即南下攻打巴郡,三爷引军在前,率先攻陷江州,守将严颜被生擒。因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三爷,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三爷“义释严颜”,传为千古佳话。

随后三爷、丞相和赵云兵分三路扫荡西川,五月到了成都与先主会合,益州牧刘璋开城投降。先主平定益州后,给予三爷、二爷、丞相和法正四人最高级别的赏赐,赐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并任命三爷为巴西太守。

又第二年,汉中张鲁向曹操投降,曹操回师后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又命张郃进犯巴西郡,数次进兵至宕渠等县,强迁百姓。先主这时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再令三爷驻扎阆中,进攻张郃。

三爷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率领精兵一万余从其他山道主动进攻宕渠,张郃率兵迎击,被三爷用计谋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曹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三爷打得大败。

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率领部下十余人逃到南郑。巴西郡自此获得安定,先主也获得了一段稳定内政和积蓄力量的宝贵时间。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季汉章武元年(221年),先主在成都称帝,三爷被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先主到达江州集结军队,准备出兵伐吴,为二爷报仇,让三爷带着本部兵马从阆中赶来会合。

三爷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先主经常告诫他: 你对身边的部下动辄鞭打,刑罚的尺度早已超过了规定,可每次都还不以为意,再说打也就打了,打完远远发落了也好,可还让他们在自己身边,这是取祸之道啊。对于先主的劝告,三爷只当是耳边风,事后仍旧我行我素。

当年三爷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锻成一刀,被称为古代十大名刀之一,刀上铭“新亭侯”三字,并整日随身佩带。

三爷在临出兵江州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趁夜晚潜入营帐,用自己的新亭侯刀谋杀。军营都督送表至先主,先主听说不是三爷亲自致表,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

蜀之诸将,惟飞最雄。三爷勇猛豪爽用兵,打仗也善用计谋,堪称一代良将,但他性情粗野急躁,常会暴露轻敌的毛病。

其实三爷从早期到后期,是在一步步的成长的,可以说是一名成长型的武将。后期的三爷有勇有谋,越来越沉稳,可惜因为二哥的死,神情大乱,最终死于贼人之手。

演义也好,正史也罢,浪花淘尽以后,被世代传诵的三爷,无愧是真正的大英雄。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的兄弟之情,只怕几辈子都遇不到。先主也好,二爷和三爷也好,都没有是非对错。

遥想昔日桃园结义,也曾许下铮铮誓言,一路游历几多艰险,转瞬已是三十余年。飞与大哥二哥,本欲报效国家,却空无门路。长坂坡上,据水断桥,蛇矛挥舞,任他五千虎豹又如何,破敌如同探囊取物。

我取巴郡,义释严颜,气宇霄汉,快意当前。

葭萌关夜战马超,几百回合,意犹未尽,大哥再收虎将。瓦口破张郃,绕路山间,骁勇善战,也是奇功一件。

玄德吾兄,汉中登台掌权,成都建立季汉,风云叱咤多年,算是功德圆满。为二哥报仇,厉兵秣马,为配白衣白甲,却让竖子坑杀。忽觉一梦,花开桃园,二位兄长,来世再见。

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何为大丈夫?自古皆有死,即使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七尺之躯。

雄哉三爷!伟哉三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