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天水麒麟儿

季汉的武将(永远的季汉天团)(1)

孔明慧眼识英雄,伯约拼死扶汉室。

我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所学。今得伯约,吾愿尝矣。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

一心讨贼,以继诸葛丞相之遗志,报效国恩,陛下万勿听信小人之言,至生疑虑。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姜维是大汉最后的名将,也是大汉最后的忠臣,有“幼麟”之称。对姜维的评价,任何人都没有丞相、邓艾和钟会更有资格。

丞相称赞他: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钟会给姜维的劝降书中写道: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在吹嘘自己时,也对姜维不敢小觑,他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可惜姜维胆如斗,功虽不就有馀忠。

季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丞相第一次兵出祁山,当时天水太守马遵带姜维和手下官员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得知季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开始响应汉军,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察觉马遵已逃走,追之不及,回城时但城门已经关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对于曹魏上下来说,是一致放弃了姜维,他很可能也就对曹魏心怀怨恨了。

因此姜维归降季汉,显然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更失去了回到曹魏的念想。当然很可能他公开或半公开地发表过,对汉朝的留恋以及对曹魏的不满,不然也不至于马遵偏偏怀疑他有异心,而丞相又认为他心系汉室。

姜维投降丞相之后,他的母亲还在魏国。不久,姜维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寻找当归,就是暗示他回魏。姜维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要知道他可是非常孝顺的人,为了建功立业,都能忍心和母亲天各一方。

与此相对应的是,徐庶在母亲被曹操俘获后,则是放弃了继续跟随刘备的机会。从这一角度来看,姜维的确胸怀大志,认为自己在季汉会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回到曹魏的话,是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

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曹操打赢了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不过那时曹魏还没有取代东汉。因此到姜维18岁之前,名义上还是东汉王朝的臣子。

至于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东汉天水郡的功曹,并且为了平定凉州地区的叛乱,才付出了性命。他很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东汉朝廷的感情更加深厚。

姜维时年26岁,丞相很开心找到了接班人,力辟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丞相还曾给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名士,考察姜维的才略,即使是李邵、马良也不如姜维。

丞相于是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建兴八年(230年)春,姜维就升任了中监军、镇西将军。《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见姜维是季汉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建兴十二年(234年),丞相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狗贼。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延熙六年(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在三国时期,大将军可谓武将之首,比如曹魏历史上,夏侯惇、曹仁、曹真等宗室,就曾获得这一官职。

姜维作为一位降将,不仅获得了丞相的足够重视,还在丞相去世后继续被重用,能够被后主提拔到大将军,这让他对季汉可以说是死心塌地。在季汉获得了充分的信任和重用,促使姜维愿意为之倾其所有,乃至于付出性命都在所不惜。

姜维单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俱劳。

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被后主册封为大将军,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宦官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姜维开始第一次掌权北伐时和丞相第一次北伐时,汉魏两国的国力差距就更大了。姜维也很无奈,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汉,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却在阴平偷袭了成都,后主开城投降。姜维试图恢复季汉,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对于姜维来说,被迫归降季汉以后,一直没有想过回到曹魏,反而为了季汉付出了自己的性命。而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人议论,姜维投降魏国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姜维死后八十三年,关于他投降是真是假终于有了结果。公元346年,东晋名将桓温灭掉成汉政权,部下孙胜在进入成都后,在季汉宫廷档案库里,意外发现一封姜维降敌前写给后主的一封密信。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二十三个字:“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寥寥数语,将姜维对季汉的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主很容易就投降了,可姜维的军队并没有多大损失,他在降军中依旧有很强的号召力。计划看起来非常完美,奈何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纵观姜维的一生,他是一个生活在道德困境中的人,也是一个希望能获得重大机遇而不得的人,这决定了他一生壮志难酬。

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对姜维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丞相死后,季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理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袆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

姜维屡次想大举,费袆总是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袆死后,姜维做事才放开手脚,然而也没有大的功劳,而在季汉国内反而有些疲弊,当时就有很有反对他的人。后来读史的人,亦有以季之亡归咎于姜维的用兵的,其实亦不尽然。

伯约和丞相都是一样的命运,六旬过后的伯约,眼神越来越无助,越来越悲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定很绝望,但他也彻底解脱了。

尽管没有实现丞相的遗愿,可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想做以及能做的一切,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丞相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丞相吾师,你走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子。

姜伯约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大胆无惧,雄心不悔,堪称季汉巅峰后的第一人,明知国事不可为而强为之,一人饱含悲情孤独地支撑着风雨飘摇中残破的季汉。

丞相三句不离先帝,伯约三句不离丞相。丞相和姜维,一个是大汉最后的丞相,一个是大汉最后的大将军。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先帝之志,丞相之托,不可忘也。季汉真的是一群人的浪漫,虽九死而犹未悔。

天水麒麟儿,他从未见过先帝,也从未见过巅峰的季汉,却是最后一个守护它的人。

壮哉,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