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那么就没法树立自己的威信;加强学习可以防止固陋,避免孤陋寡闻;君子应信仰忠义,谨守诚信;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心生畏难情绪,而是积极加以改正。”

孔子此篇讲的是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在他的观点里,君子应该具有五种品格,即:“威重并济”“学有所得”“忠义守信”“多交善友”“闻过则改”等,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君子为人处世之道的标准要求。

论语学而篇中君子对富贵的态度 浅析论语学而篇(1)

01.君子不重则不威

所谓“重”,是指稳重、庄重,是一种应该具有的外在表现;所谓“威”,是指威严、威信,是给其他人的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和印象。孔子认为,人如果不稳重,表现得太过轻浮、草率的话,就会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受,会因此而失去自身的威严,最终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02.学则不固

此句可以有两种解释,关键都在“固”字之上。

其一:“固”,指的是坚固、稳固。与上一句话连在一起理解即:“不重,学则不固。”意思是如果不稳重,那么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就不能很好的稳固下来。

其二:“固”,作固陋来解释。此时与前一句话呈并列关系,需要分开理解。即:通过学习,可以防止自身固陋失闻,避免出现孤陋寡闻的现象。

整篇文章共五句,除第二句以外,其余四句分别讲述了四件事,再结合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综合起来分析,他应该是想在每一句话中表达对一件事的态度和看法。如此归结起来,便觉得第二种解释相对合理一些,所以开篇释意便以此进行分析解释。

论语学而篇中君子对富贵的态度 浅析论语学而篇(2)

03.主忠信

此句也可以有两种解释:

第一,“主”是指主人,即对待主人(君王)要尽忠守信;

第二,“主”是指亲近、以……为主的意思,即行事要以忠义、诚信为主。

此处第一种解释稍显牵强附会了一些,并且所表达的意思和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境界,与其他四件事情相比较,给人一种联系不太紧密、相互之间有种不对称的感觉。前后相结合以后,更加感觉第二种解释更加贴切一些。

04.无友不如己者

“无”,即毋,禁止、不能的意思;“友”,在此处作动词,即交朋友的意思;“不如己者”,是指品德、学问都不如自己的人。整句联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交朋友的时候,一定不能与那些品德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相交,这样的话,就不能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东西,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益处。

在古人的思想里,良师益友才是朋友最好的标准。所谓:“师友者,辅仁进德。”对众人来说,择友便如同择师,应该选择比自己品德好、学问深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便能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之。

论语学而篇中君子对富贵的态度 浅析论语学而篇(3)

05.过则勿惮改

“过”,即发现自己错误的意思;“惮”,忌惮、畏惧之意。整句话讲的是: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不要有害怕之心,更不要惧怕改正错误,而是要勇于面对并积极改正。切不可因为害怕困难、害怕改变,便安于现状,对错误听之任之,甚至任由其变化。

孔子对于君子行事的要求和标准,全都体现在了“德”这一点上,认为品德才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要求也最多、最详细。于后世之人来看,这一要求和标准亦有可取、可学之处,值得细细思考和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