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稳重,庄重。威,威仪,威严。固,坚固,牢固。威仪包括行住坐卧,言谈举止。庄重的威仪,得体的礼仪,让人一接触就肃然起敬,不敢冒犯的同时又有一种亲切感,愿意接近。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由深厚德行学识的累积,而自然在威仪中散发出来,也可以说是读书人或圣贤弟子特有的气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讲解之君子不重则不威(1)

故作姿态,东施效颦,反而让人不舒服。这样的表现是只注重学问表面,没有实质,或缺乏实质。无意中表现出来是轻率轻狂、浮滑冒失、严重的就是放荡了。我想人们都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怎么办?学习稳重。从言谈举止,到待人接物学习稳重。曾国藩先生在家书中反复教导子弟学稳重。“尔语言太快,举止太轻,近能力行“迟、重”二字以改救否?”,“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

很多人也想学稳重,也想变得端庄稳重,但一直做不好,一会儿就浮躁起来了。什么愿因?内心还没有看重自己。或者内心深处还把自己当个小孩子,拒绝长大,不愿成长。人应该保持小孩子的纯真善良,但不是思想行为幼稚。所以首先自己应当尊重自己,人自重而后人重之,人自轻而后人轻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讲解之君子不重则不威(2)

尤其是读圣贤书的人,要以圣贤为榜样,在一切境缘保持冷静、沉着、稳重,言语、动作保持缓慢。这都要靠学问的累积。大家要注意(敲黑板了):稳重不是僵化,不是死气沉沉,不是什么事也不做,不是拖拉。稳重中要有活力,要有灵气,要有效率。“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练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尽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讲解之君子不重则不威(3)

何谓自重之人?此人必崇尚忠信,亲师取友,勇于改过。否则,妥协忠信,友不如己者,惮于改过,此乃自轻也。本来是乔木重鼎之才,自堕于浮萍柳絮之流,可惜!祝大家“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