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的东亚出现了两个新的国家,一个是驱逐了蒙元的大明帝国,另一个则是借着明朝的势,篡位于高丽的李氏朝鲜。

表面上,李氏朝鲜对于大明朝还是毕恭毕敬的,甚至国号都是朱元璋钦定的,但是私下里,山高皇帝远的,李氏朝鲜没少对辽东动心思。

对于李氏朝鲜的小动作,朱元璋自然心知肚明,但是外敌未尽除,国内又百废待兴,所以朱元璋还是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不过也不能放纵李氏朝鲜在辽东的各种活动,于是朱元璋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威慑,针对李氏朝鲜“表笺之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看似朱元璋在外交文书里鸡蛋里挑骨头,故意生事,甚至被后人讥讽为文字狱都玩到外国去了,但实际上,则是借此强硬态度敲打李氏朝鲜,打消其野心,另外也是想借机看李氏朝鲜的反应,应该并不排除为了稳固辽东而劳师远征的选项。

洪武三年 高丽就承认了明朝宗主国地位

朱元璋虽然将蒙元驱逐到了塞外,但是蒙元实力犹存。

“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杖,,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 ——(谷应泰著《明史记事本末》卷 十《故元遗兵》)

尤其是在东北,元朝前丞相纳哈出拥兵二十万据守于今日铁岭开原一线。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是中原王朝附庸的高丽,最好的保身策略就是做墙头草好左右逢源。而蒙元残余和新兴的大明朝都对高丽进行了招揽。

为了削弱蒙元在东北的力量,朱元璋称帝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告诉了高丽大明朝建国之事,高丽之主恭愍王随即派人献上了贺表。

朱元璋一见大喜,洪武二年就又派出使者,并护送一百六十多名高丽人回国。

恭愍王随后也派出使臣,“贡方物且请封” (《明史·朝鲜传》),这个意思就是高丽表示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第二年又把元朝赐给高丽的金印交给了明朝,意思自然是断绝与蒙元残余的关系。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1)

朱元璋画像

这个结果对朱元璋来说肯定是非常满意的。可是对于高丽而言,明朝就算很强大,但太远了,眼前可就是蒙元的二十万大军。而且高丽贵族高层与元朝一直通婚,所以高丽的态度就是臣服于大明,但是却又与蒙元勾肩搭背。

洪武七年,高丽发生了政变,比较亲明的恭愍王被杀,亲元派把握了朝政。洪武十年,高丽又接受了蒙元的册封,改用蒙元年号,也就等于抛弃了大明朝。

知道这个消息后,朱元璋自然大怒,痛斥高丽使者道,

“所恃者沧海耳,不知沧海与我共之。尔如不信,朕命舳舻千里,精兵数十万,揭帆东指,虽不尽灭尔类,岂不俘囚其大半,尔果敢轻视乎 !”—— (《明太祖实录》)

当然,朱元璋这时候只能是这么一说,毕竟辽东、山西、云南的蒙元残余还在,国内也还不安稳,不能骤起大军跨海远征。不过,想必在朱元璋心里已经给半岛小国记下了一笔账了。

明军威压之下 侵扰辽东的高丽被改朝换代

也是没等朱元璋做出什么实际性反应,第二年,高丽王王禑又自己恢复了“洪武”年号,并且派使臣请求明朝册封新主,而且是几个月内连续请求了五次。

失了面子的朱元璋一律不予理睬。

“朕思限山隔海,似难声教,当听彼自然,不干名爵。”——(《明太祖实录》)

就是说,隔山跨海地本帝也不能耳提面命你们,那就让你们自生自灭吧,别提什么册封之事了。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2)

元朝时期的高丽地区

没有了附庸国的名分,高丽一是无法从大明朝得到赏赐,二是无法与明朝进行正常贸易活动,绝对是沉重打击。

最后在洪武十八年,高丽上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被王禑杀死的恭愍王的母亲上表。八十四的老太太上表之后,为显示仁孝,朱元璋也就顺水推舟册封了高丽王。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就是明朝已经开始对辽东的蒙元残余大举用兵了。

洪武二十年的时候,纳哈出投降,大明平定辽东,鉴于高丽一直反复无常,于是朱元璋决定在半岛上设立铁岭卫。

而对明朝也有猜忌高丽这一下也炸毛了,连蒙元残余都降了,王禑却想着先下手为强跟大明朝掰腕子。于是以崔莹为八道都统使、昌城府院君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东北面都元帅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进犯辽东。

可是王禑脑子抽风,不代表下面的人一样犯傻去鸡蛋碰石头。作为前锋主将的李成桂到了威化岛后就以“以小逆大”等为借口借机发动了政变,回师王城,废掉了王禑,立了一个傀儡国王。

国号帮你定了 可是王印却不给

作为一国之君对于篡位之事自然是深恶痛绝的,早在恭愍王政变被杀后,朱元璋就定了调,

“以《春秋》论之,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不过李成桂算是帮了大明朝一个小忙,所以朱元璋就像看戏一样看着李成桂折腾。

“远夷小邦,固宜不与之较,但其诈伪之情,不可不察 。 ⋯ ⋯惮各安分 , 毋生觉端。”——《明太祖实录》

而且朱元璋还应李成桂的请求,将铁岭卫设在了辽东而非半岛之上。

见朱元璋是默许的架势,在废掉了两个国王之后,李成桂终于是走上了篡位的道路。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自立为国王。

东方大陆就剩下大明朝这一庞然大物了,李成桂篡位之后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就以权知高丽国事的身份上表,请朱元璋给改个国号,让自己这个国王名正言顺。

李成桂拟议了两个国号,一是“朝鲜” ,一是“和 宁”。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之后,认为“朝鲜”为宜。

下圣旨:“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 ,永昌后嗣。”——《明太祖实录》

不过呢,朱元璋留了一手,国号是给你了,也承认李氏朝鲜了,但是国王的印信、诰命却一直不给李成桂。

而且朱元璋给出的理由十分不给李成桂面子,

“顽嚣狡诈……来文关请信印、 诰命,未可轻与。”

可见一直以来,朱元璋对于高丽朝鲜的反复无常是记在心里的,而且对于李成桂这个篡位之人也是有想法的。所以暂时不愿意承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朱元璋时期的中外“表笺之祸”

朱元璋不给朝鲜王印和诰命,李成桂不能不求啊,而这正中朱元璋下怀。

两国间有一些问题,还不至于兵戎相见,但是不敲打一下李成桂是不行的,于是朱元璋就通过对李成桂呈上的表笺挑毛病,大加斥责,甚至打杀朝鲜使臣。

清朝人赵翼在所著《二十二史札记》中有“明初文字之祸”一条,说的是朱元璋在文字里鸡蛋挑骨头,罗织罪名迫害文人。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3)

《二十二史札记》中记载了“表笺之祸”的大量内容

明朝后期和清朝后期多有关于朱元璋文字之祸的书籍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进的表笺:“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朱元璋认为光和生是影射他当过和尚,而则,被朱元璋因为是“贼”,是讥讽他是造反头子。于是将其杀害。

类似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文字之祸延续了十五年,直到朱元璋死去。研究者认为言朱元璋因文化自卑,所以仇视文人,他发动文字狱就是为了报复不听话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文人。

赵翼将这些因表笺文字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获罪致死的,称为“表笺之祸”。

汉代就是出现的“表”,是臣子们向皇帝论谏、 劝请、推荐、庆贺、 谢恩等的上行文书。“笺”在明朝则是指臣子向皇后、皇太子上的庆贺之文。而对于朝鲜的附庸国,表笺,则是指给皇帝和皇室的重要外交文书。

朱元璋不仅是用这中因一字而杀人的办法对付文人,也用来对付朝鲜的李成桂。

当然,在对外关系上这么做,朱元璋并非单纯为了泄愤,而是想在政治上施加压力,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也是对李成桂的一种试探,在蒙元这个最大敌人被打残之后,也不排除他必要时对朝鲜用兵的可能。

谢恩使到南京时 正赶上边关密报朝鲜犯边

针对朝鲜的第一次“表笺之祸”是在给朝鲜钦定了国号之后。李成桂需要上表谢恩,这种谢恩表,其实就是溜须拍马,大家看着都乐呵的事。却没想到,朱元璋早就在这等着了。

他挑出来的毛病是李成桂落款的自称。

“今既更号朝鲜,表文仍称权知国事,未审何谋?”——吴晗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朱元璋的不满在于,我都给你改完国号了,你怎么还自称是权知国事?

只不过朱元璋可能忘了,他一直没给李成桂封王啊。当然,如果李成桂敢自称朝鲜国王,朱元璋也一定会说他狼子野心。因为朱元璋就是为了找茬的。

朝鲜使者也解释了,“国号钦依改称‘朝鲜外,臣愚以为未蒙颁降国王名爵,未敢擅便称王,实无奸侮之心。”

使臣说的其实是朝贡体系下一个礼仪性的原则问题,没有得到明朝的封王诰命之前,藩属国国主都是自称 “权知国事某某”或 “权署国事某某 ”。

结果朱元璋差点把他乱棍打死,还让他徒步滚回国。得知消息后李成桂不得不马上上表请罪,

“照得小邦僻处荒远,言语不通,闻见不博,粗习文字,仅达事情。其于制作,未谙体格,以致错,非敢故为侮慢。”——《朝鲜太祖实录》

朱元璋不管你是不是粗鄙野人,钦传宣谕圣旨:“你那里进来的表内 ,下的字样好生兜搭。今后休教进表来。钦此 !”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4)

李成桂画像

朱元璋之所以把“表笺之祸”弄到朝鲜头上,一则是他这种手段玩的纯属了,而主要是其中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就是在朝鲜使臣来的路上,朱元璋派出的使臣已经到了汉城,而且是去问罪的。

大张旗鼓去问罪之事还没结果呢,居然还跑来谢恩,朱元璋当然觉得丢了面子。而且使臣六月到达南京的时候,辽东边将也来了密报,

“辽东都指挥司奏:谍知朝鲜国,近遣其守边千户,招诱女真五百余人,潜渡鸭绿江,欲寇辽东。”——《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六年六月》

所以可以认为,朱元璋是“借机生事”敲打李氏朝鲜。《明太祖实录》对此也有记载,“勿妄生事端 , 否则将被祸于兵。”而不让朝鲜再进表,就是不承认朝鲜是大明朝的藩属国了,也就意味着大明朝可以随时出兵。

借“表笺之祸”清除朝鲜不安定分子

虽然朱元璋是有其目的,但做法确实也蛮横无理,自然引得李氏朝鲜的不满。李氏朝鲜的重臣郑道传在回朝途中,过了山海关后,就说,

“好便好,不好便来抢一场。”——《朝鲜太祖实录》

回国后,本来亲明的郑道传就一主厉马秣兵,对明朝强硬。

朝鲜的动作当然瞒不过朱元璋,于是,第二次“表笺之祸”又来了。

洪武二十八年末,朝鲜使臣来贺新年,朱元璋又从表笺中挑出了毛病,

“进正朝表笺内,不停当的字样多有……轻薄戏侮。”——《明太祖实录》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5)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很不满意,说刚让李成桂那小子谢罪没多久,结果又来这么一出,这是屡教不改啊。并且直接说了,“朕非不能伐之。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

于是扣押了使者,并且命朝鲜将写表笺的人押送南京。

一听说明朝要兴兵,朝鲜赶紧把写表笺的人送来了。

朝鲜使臣到南京需要走三个月,所以这第一拨还没回到汉朝呢,第二拨来请封王的使者又到了。

朱元璋干脆又说了,“文辞之间,轻薄肆侮,近日奏请印信诰命状内,引用纣事,尤为无礼。”

于是又扣留了使者,命令朝鲜再一次把写表笺的人送来,而且这一次连校对者都要押送来。并且还要把使者的家眷也送来。另外还有一个人要求朝鲜必须送来,就是先前说对我不好我就抢一把的郑道传。

“郑道传等,乃小人之尤也,在王左右,岂能助其为善?苟使郑擢、卢仁度、金若恒仍在朝鲜,又郑道传羽翼。”——《明太祖实录》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6)

韩国拍摄的郑道传的电影海报

除了郑道传有病在身得以留在朝鲜外,金若恒算是幸运的,流放云南,而郑擢和卢仁度死于南京。

可见,朱元璋发难是有明确目的的,他知道朝鲜国中,谁是需要清除的对象。

连续两次的“表笺之祸”完结没过多久,第四次又来了。朱元璋的理由也是差不多,说表笺中,“字样讥侮。”又命朝鲜将写便笺的相关人等都押送过来。

不过这一次朝鲜的这些被点名的人躲过一劫,因为朱元璋驾崩了。

对东北女真人人口的争夺是焦点

朱元璋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说其霸道无理是不为过的,但是,李氏朝鲜也有自己蛇鼠两端的问题,尤其是暗地里一直窥觑辽东的土地、人口。

虽然辽东早在唐朝就被汉人王朝放弃了,但是为了防御蒙元势力,朱元璋决定经营辽东。这时候就与朝鲜的北进战略起了冲突。

辽东当时没几个汉人,多的是女真人。李成桂在还是高丽将领的时候,就是负责招抚女真人,不只是他,他父亲、祖父都是干这个的,也正因为有了女真人的人口为支持,他才有了发动政变的资本。

蒙元崩溃之后,高丽的势力因为收编了女真人而推进到了鸭绿江图们江一带并一度深入辽东。就是朝鲜国成立之后,仍然继续蚕食辽东的人口和地盘,不仅大量女真人口从辽东流入朝鲜,而且因为招抚了许多女真部落,所以那些地盘也都被朝鲜纳入囊中,“延裹千里,皆入版籍。”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7)

《朝鲜太祖实录》

就在第一次“表笺之祸”时,朱元璋就警告了李氏朝鲜,

“又将昭告上帝,命将东讨,以雪侮觉之两端 。若不必师至三韩,将所诱女真之人全家发来,并以往女真大小送回,朕师方不入境。”——《朝鲜太祖实录》

在朱元璋武力威胁之下,朝鲜不得不放回招揽的女真人。

“遣中枢院副使李至贵请通朝路表,并押领女真男女四百余口赴 京。”——《朝鲜太祖实录》

正是因为朝鲜小动作不断,所以朱元璋才几次作“表笺之祸”来打消其野心。而终洪武一朝,朱元璋始终没有册封朝鲜国王,可见其对朝鲜方面的不满。

朝鲜和朱元璋有联系吗(从朱元璋四次针对朝鲜的)(8)

明初设置的辽东都司

结论 朱元璋对李氏朝鲜始终不信任 甚至不愿意承认其藩属国地位

明朝初年,基于中原王朝习惯性放弃辽东的原因,所以朝鲜对辽东一直抱有野心。只不过为了防御蒙元,朱元璋也下决心要经营辽东。双方的矛盾也就此产生。

虽然朱元璋确认李氏朝鲜对辽东有图谋,但李氏朝鲜只是小规模地渗透,并没有大战旗鼓地派军侵入辽东,招揽女真人的行径只算是边疆小小摩擦,所以朱元璋也没有真正想过派兵攻打朝鲜。

因为对李氏朝鲜始终不信任,于是朱元璋就采取了后人所称的“表笺之祸”的手段,在政治上对李氏朝鲜施压,强制其放弃窥视辽东的野心。

但是李氏朝鲜表面上很听话,可私下里却仍然小动作不断,所以在洪武朝,朱元璋虽然承认朝鲜国的存在,但是一直不予册封诰命,也就是不承认李氏朝鲜是藩属国。而这代表的,则是明朝可以随时出兵展开灭国之战。

在这高压之下,自然也引起了李氏朝鲜的反弹,李成桂就说了,

“帝以兵甲众多,政刑严峻,遂有天下。然以杀戮过当,元勋硕辅多不保全。而乃屡责我小邦,诛求无厌。今又责我以非罪,而胁我以动兵,是何异恐吓小儿哉 ?”

所以不只是扩军备战,就连朱元璋几次要朝鲜献上秀女也就是变相和亲,但是都被李氏朝鲜拒绝了。

相互猜忌的状况,直到朱元璋死后才有所改善,永乐朝,李氏朝鲜才算正式成为大明朝的藩属国。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朝鲜太祖实录》、《明史记事本末》、《二十二史札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