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片尾牺牲自己的催泪一炸,也许炸出了一个五一档票房冠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四部国产片口碑一齐炸裂、被称为最强五一档的票房战场,观众投出的票房冠军,会是目前暂时领先的这一部——《拆弹专家》。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

两天,1.1亿。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2)

票房从来不能说明一切,但却总能说明一些东西,因为,这是观众在用一张张电影票为电影投票。

电影上映之前,VCR中的刘德华说——“票房就拜托老铁了”!问题是,在这个史上最强五一档,观众为什么将票投给了香港电影B级片之王 刘德华的这部《拆弹专家》?

观众为什么偏偏对刘德华,这么铁?或者说,刘德华凭什么胜天半子?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3)

帅了这么多年,这次刘德华不仅演了个被反派完败、反英雄的英雄,还自己剪错线被炸死了!

观众进影院,首先是在给劳模刘德华投票。

《拆弹专家》,当然是刘德华的电影。他不仅是主演,还是监制。

电影里,他饰演一名卧底拆弹专家,成为钻研爆破罪犯的学徒,最终的抓捕完胜,却被大boss跑了,埋下了红磡隧道大决战的伏笔。

出来当卧底,就要准备好被人报复,但是没想到,刘德华等来的报复,却是姜武饰演的魔性反派带来的炸掉整个香港。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4)

20年前的刘德华,大概会这么拍:一个人单挑反派集团,千钧一发,力破千军。结尾摆出一个酷帅造型,完美收官,顺便抱得美人归。

但是20年过去了,刘德华老了。他不再想演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是想演一个真实的——人。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5)

当他在电影里说:拆弹不是谁都能做的,命是老天爷给的。有经验的观众心里已经咯噔一下:老天爷给你的,自然也可以拿走。

《拆弹专家》里的刘德华,命就像是从一次次侥幸生还里,偷来的。在刘德华被炸死之前,电影先做了一次预演。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6)

被困在隧道里的小警察身份被姜武发现,姜武让他绑着炸药背心走出来,刘德华只能强打精神对他喊道——“我是警察,我有责任,站在原地,远离人群,远离车辆,最小伤亡”。

最后,全身被绑着炸药的小警察浑身发抖地喊着“我是警察,我有责任,站在原地,远离人群,远离车辆,最小伤亡”,接着,炸弹爆炸,小警察身体被炸成碎片。

这一刻,一张脸痛苦到扭曲的刘德华,是观众从未见过的,疲惫的刘德华。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7)

在电影里,还出现了这样的情节,身为拆弹专家的刘德华,发现没有机会拆弹,放下人质转身就跑。

观众何曾见过,一个如此惜命的反英雄刘德华?

但,就是这样的惜命,就是这样的反英雄,才让结尾的悲情,来得更加震颤人心。

或许,看完这上面的故事,才会对于刘德华的那句话,有更真切,更深刻的理解——

拆弹专家的命,是老天爷给的。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8)

姜武利用宋佳,再次戏耍了刘德华。刘德华救下人后,明白自己已经绝无生还的可能,他背着炸弹冲进隧道,向人群相反的方向奋力跑过去,当初对小警察喊出的——“我是警察,我有责任,站在原地,远离人群,远离车辆,最小伤亡”——

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自己做到了。

但是,观众恐怕还从未看到过,一个这么输得这么窝囊的刘德华,在与姜武的过招中,他从未占得上风。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9)

没有最后一分钟拯救,没有最后一秒钟剪到对的那根线,没有主角光环,只有轰隆一声,舍生取义。

一个人的命和香港的安全,哪个更重要?刘德华在片中用生命做出了回答。

一个港式动作英雄,由香港人心目中最佳的特首人选——刘德华,在香港地标红磡隧道完成了重塑。

而观众用票房,为刘德华的牺牲正了名。

B级片之王邱礼涛这次拍出港片史上最大场面,可还是犯了一个B级片的老毛病

观众进影院,当然也是在为香港B级片之王邱礼涛拍出的这部A级大制作投票。

《拆弹专家》,并不好拍。因为观众早已在各种荧幕上,看到过太多次拆弹了,还能搞出什么新意思?这是邱礼涛必须回答观众的问题。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0)

邱礼涛的答案是:把整个香港,变成一个战场。把已经势微的香港警匪片,改造成一部战争片。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1)

一开场,就是扣人心弦的劫金库,然后,一路砰砰砰嘭嘭嘭到终场,最后一场震天动地的爆炸,始终将观众死死按在影院座位上。

当邱礼涛手上只有少得可怜的预算的时候,照样可以把这些预算用在刀刃上,比如,拍出《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和《伊波拉病毒》这样的电影。

这些电影成就了邱礼涛B级片之王之名,也成就了香港影坛第一个三级片影帝黄秋生。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2)

可是别以为,B级片拍多了,就不会阔了。正好相反,B级片出身的邱礼涛,最懂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比起那些把预算都花在请小鲜肉的电影,邱礼涛的选择是,把刘德华辛苦找来的钱,拿去修隧道。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3)

电影的剧情高潮——是在香港的红磡隧道里。这条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行车隧道之一,每日车流量高达11000架次。只要发生袭击一次足以影响香港800万人生命安危。

邱礼涛的选择是——1:1完全还原重建红磡隧道,一砖一瓦都按照真正的隧道的材料和质感而成,耗时两个多月。

一辈子拍电影都不怎么花钱的邱礼涛,到了该花钱的时候,下手——真狠!

光是红磡隧道的戏份就拍了30多天。效果怎么样——震天动地!

刘德华饰演的警察和姜武饰演的恐怖分子在协商失败后,红磡隧道随即变身为战场,几百辆汽车瞬间连成战壕,警匪双方奋力驳火,处处都是战火。

邱礼涛在技术上的确无懈可击。警匪大战之外,还有1000公斤的C-4炸药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给人分秒争夺的紧迫感。

这样的大场面里,双方对白精炼,处处机锋,信息量密集又有条不紊地交代要领,一秒都不嫌多。

隧道狭小空间的场面调度十分出彩,枪声大作、子弹横飞、逃跑人群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大小高潮落错有致,扣人心弦全无冷场。

大战的最后,节奏越崩越紧,犹如一个持续加速的泵压机,不断将观众的情绪推高,最后火光一现,隧道内的车队被连番炸毁,猩红火焰染满整个银幕, 更将观众100分钟的凝神屏息瞬间释放,这里的摧枯拉朽,不仅是一种视觉轰炸,更是对观众的心理解脱。

走肾的动作场面不少,走心的动作场面不多,邱礼涛真的做到了。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4)

只可惜,当年的B级片之王邱礼涛,终归还是犯下了B级片常见的错误——有佳句,无佳章。

尽管全程节奏紧密、动作场面给力、情节不核突,可是邱礼涛全片的情感搭建——无论是姜武的兄弟戏,还是刘德华和宋佳的情感戏,终究还是令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击,硬气有余、人情戏味不足,而电影后半段的不断反转,也难免令观众审美疲劳。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5)

B级片之王邱礼涛没有令观众失望,但距离A级片之王,终究一步之遥。

港片的时代过去了,刘德华为什么还值得观众对他这么铁?

观众进影院,说到底,是在为港片记忆投票。

《拆弹专家》,当然不是观众记忆中的传统港片,但却是港产警匪片的——升级版。

从《风暴》开始,拍过200多部港片的刘德华开始做一件事——在电影里,把香港变成一座战场。

香港警匪片,从李修贤的《公仆》时代,到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的暴力美学时代,再到陈木胜们的摩登动作片时代,给人的感觉,始终在借别人的地盘,讲香港的事儿,而且往往够华丽,够炫目,但是,不够硬。

不够硬,是因为以港产片的资源成本,还拍不出好莱坞那么硬气的大场面,也因为港产动作片,从未将对标好莱坞,作为自己的目标。

但在我看来,刘德华真正的野心绝不止“炸翻“香港,而是要为香港,拍出真正叫板好莱坞的动作电影。

毫无疑问,从《风暴》到《拆弹专家》,刘德华监制的这些动作片终于触到了港产警匪动作片的天花板。

把够华丽、不够硬的港片,拍硬了。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6)

这份硬气,不仅是钱。在拍摄拆弹的过程时,他身穿40公斤的拆弹服,在酷暑中忍受高温的烘烤,还有在狭窄的货车彻底费劲挪动调整位置,机油滴到了眼睛里,随手一擦也没什么怨言。这份对电影的态度,才是港片曾经的丢飞机时代,如今内地电影的鲜肉替身抢钱时代,无法体会的——硬。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7)

刘德华做得最酷的一件事,就是为已经被观众渐渐遗忘的港产警匪片——开疆拓土。

观众最爱的,依然是《拆弹专家》里里外外溢出来的——港味。

即时吴卓羲表现不过不失,黄日华出场一分钟就壮烈牺牲,这些演员带出来的港产片味道,依然成为许多观众进影院的理由。

但更重要的,是影片里透出的港味。

什么是港味?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只是港味的皮,不是骨,真的骨,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背后,对观众的极端尊重。

硬桥硬马,绝无冷场,绝不欺场,这,才是港片真正的魂魄。

这几句话,说的容易,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多少电影,又真的能够做到?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帮助港片抵抗遗忘的电影。

这个五一档,四中有三,都是港片主导。看起来,观众依然没有忘记港片。

可是《拆弹专家》,却似乎是《风暴》之后,少有的能搅动观众记忆的港味警匪片。如果港片把动作片丢了,把警匪片丢了,还算什么港片呢?

很多年轻人的记忆里,根本没有港片动作片黄金时代的记忆,丢了也不可惜。可是对于跟着港片走过来的那一代观众,刘德华,港产动作片,意味着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德华拆弹票房多少(刘德华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凭啥赢下五一票房大战)(18)

而那段过往,已经随着港片的势微,渐渐远去。

谢谢今天还有这样的香港电影人,拼劲全力,舍下这身老骨头,只为给观众带来一部真正够意思的港片。

时代的潮水来去,港片早晚有一天,会被潮水冲走最后的痕迹。可在那之前,还有人为港片护住最后的血脉,甚至比过去更与时俱进。

为了做到这些,他愿意用1:1的比例,去盖一座红磡隧道然后炸掉给观众看,还让自己在电影里,为了捍卫香港精神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个老不死、老不休的香港电影人,他叫刘德华。

他啊,成龙啊,周星驰啊,这些活在港片记忆里的人还在拍,港片就还没有死——即使是以合拍片的面目。

所以,一个B级片之王,一个港片劳模,把一部之前不被看好的《拆弹专家》炸成了五一档票房之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