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沉没成本谬误: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权衡利弊:学会在边际上思考;

Comparative advantage;

供应和需求:理解价格是如何运作的;

固定不变蛋糕谬误:自愿交换是创造更大蛋糕的双赢之举;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善意的谬误:不要忘记看不见的成本)。

作者 | 云起和春天

来源 | 私产先生

转自 | 华尔街俱乐部

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

思考的8个观念

©文 \ 尼诺斯 • P • 马利克

>>Ninos P. Malek<<

译:禅心云起 编:瑞秋的春天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1)

经济学是对人类行动的研究,关注人们在充满稀缺性的世界中做出的选择。

稀缺性意味着人们有着无限需求,可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面。鉴于这一事实,人们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权衡。

个人的选择受到他(她)眼前激励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激励因素是由人际相处和互动的制序——游戏规则——所决定的。

本文将解释八个基本观念,并举例说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2)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了解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区别

我们经常听说某些国家有多么美好,原因是提供了“免费医疗”或“免费教育”。许多人因为没付钱还会说“我随便拿”。

错误在于没有理解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区别。例如,人们通常会说,“星巴克的拿铁咖啡花了我5美元”或 “电影票花了我15美元”。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指你放弃或牺牲了什么。

在以上例子中,价格分别是5美元和15美元。但拿铁咖啡的成本,可能是用同样的5美元可以购买的三明治,而电影的成本,可能是用同样的15美元可以购买的3杯拿铁咖啡。

给医疗和教育贴上“免费”标签不仅是错误的——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还具有误导性。

正如我以前的导师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E. Williams)教授所说,“除非你相信有圣诞老人或者牙仙,否则钱肯定来自于某个地方。”

在那些“令人羡慕的”国家,你可能不会收到医疗账单,但你的工资可能会被扣除更多的钱(一般以税收的形式),你可能不得不熬上更漫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项体检或那个“小”(从官僚的眼光看)手术。

你要么付金钱,要么付时间,但无论如何,你都要支付!

税收也被用来支付公立学校的费用,这是另一个例子,说明某些东西虽然被人们称为 “免费”,但其实不是。

零价格和零成本之间是有区别的。可能有零价格(0美元),但永远没有零成本。因此,不要再迷信“免费” 这个词了!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3)

▲ 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2. 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行胜于言”是一个著名的成语。人处于行动,而选择了什么行动,透露了一些实情。

考虑一下这个例子。一个人走进苹果商店,看到最新的iPhone手机价格。他愤怒地嘟囔着:“真是敲竹杠”,但还是继续购买了那部手机。

当一个人自愿做某事时,就表明了他(她)当时的真实偏好。

假设个人是自利的,并且会在事前(以展望未来的方式)主观权衡一项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同时假定拥有他人的私有财产(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不是一项权利,那么当一个人走进苹果商店并购买新款iPhone时,显然在那一刻,这个人可以期望自身处境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

说苹果公司“收割”了心甘情愿的顾客,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苹果公司或任何私营企业都不能强迫人们购买他们的产品。

说什么是一回事,但证据就隐藏在选择的行动当中。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4)

▲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3. 沉没成本谬误: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味着木已成舟时,我们决策中唯一应该考虑的成本,是未来的机会成本。

过去的成本是“沉没的”。解释沉没成本谬误的典型例子就是看电影。你花了15美元去看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你发现这是一部烂片,而且只会越来越不堪。然而,你的感觉是,应该留下来,让钱花得物有所值。

这是很糟糕的经济思维。15美元已经用掉了,就不要失去接下来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站起来走人吧。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人处过一段可怕的感情关系,或者与错误类型的人约会(也许持续到现在,也许这种情况适用于你)。但是“我已经花了两年时间和这个人呆在一起”的感觉,会导致一个错误的决定。许多人为了证明时间投入的合理性而最终与那个人结婚。

无意冒犯碧昂斯,但如果你爱自己,那么也许不要让那个人“戴上婚戒”!。不要再失去未来两年的宝贵时间。单身总比悲惨的婚姻要好。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5)

4. 权衡利弊:学会在边际上思考

最佳或有效的污染水平并不是零。交通死亡或运动伤害的最佳数量也可能不是零。感染病毒的最佳人数也不是零。最佳的安全水平并不是毫无漏洞的安全。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或很刺耳?

好吧,如果你想做一次越野公路旅行而不是步行或骑自行车,或者如果你想享受玩乐或观看体育运动,如果你想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那么很明显,污染、死亡、受伤和感染病毒的最佳水平实际上大于零。

最佳的安全水平是低于完美的安全水平。没有什么是免费的,包括更多安全——总是涉及到的是权衡利弊,因为当我们做某件事时,总有一个机会成本,甚至像旅行、运动或与他人互动这样的事情。

增量决策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边际思维。边际的意思是指一个额外或多出来的单位。每次我们做决定时,就好像我们在计算行动的边际效益(多一个单位的好处)和边际成本(为多获得一个单位而放弃的东西)。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称,应该做一些事情,直到边际效益(MB)等于边际成本(MC)。

还有一个概念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用或利益就越来越少。

我们想要干净的空气,这样出门的时候,眼睛就不会受到刺激,呼吸的时候,肺部就不会被灼伤。然而,如果这个愿望变成完全清洁的空气,这将意味着没有更多的汽车、飞机,没有更多的船舶、火车(有些人实际上渴望这种情况,至少在理论上)。这将让社会承受巨大的代价。

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来看待它。如果我打了个响指,让太平洋变得非常干净,但又在其他人不知情时,在海洋某个地方放了一滴油,那么是否应该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和其他资源去寻找这一滴油,值得这样做吗?

在几十亿加仑的水中找到并清除一滴油,其边际效益将低于边际成本。通俗地说,这是不值得的。同样,最佳的污染水平是有一定程度,而不是零。

当涉及到学习、练习一项运动或一门乐器,或在结婚前与某人约会时,你可能会想,“时间越多越好。”

我是一个抠字眼的人,所以如果我告诉我的学生,“你学得越多越好,”这将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吃、不喝、不睡或不和家人和朋友相处。但常识告诉我们,在学习了一定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会说“我明白了”,或者干脆说“是时候向前看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呢?

此外,如果你处于考虑结婚的人生阶段,那么约会的意义在于获得对方的信息,以便你能做出一个好的决定。最终,你来到一个点上,你有足够的信息来选择求婚(和接受求婚)或与这个人分手。

当我向妻子求婚时,我并没有关于她的完美信息,但我的信息已经足够充分了。当然,多约会一个月会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她额外信息的边际效益,但我来到了一个有足够信息的地方就止步了——MB=MC。

“足够好就是足够好”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做某件事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意思。MB=MC规则意味着“多多益善”的想法并不是最优的。

瓶子里的一片阿司匹林可以缓解你的头痛,但“好吧,如果一片是好的,那么整瓶就更好”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是的,你的头痛会消失,但你也会消失。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6)

5.比较优势:

有能力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应该做某事

在标准经济学课上,学生们被教导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前者指的是能够用同样多的资源比另一个人生产更多的东西,或者用更少的资源来生产某一种数量的东西。后者意味着能够以更低的机会成本完成某一件事。

因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有机会成本,所以有的时候,即使我们具备亲自做一件事的知识和技能,付钱给别人来做这件事也是有利可图的。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贸易政策。仅仅因为美国(实际上是美国的个人)可以生产某些产品,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生产这些产品。

如果我们买的东西不是都写着“美国制造”,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如果政府试图“保护美国的工作岗位”并开始征收关税和实施配额制,我们实际上并没有保住美国的工作岗位。更正确的说法是,我们是在牺牲其他美国人就业机会的情况下来保住某些特定的工作岗位。

当然,好的政治学和好的经济学往往背向而行。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7)

6. 供应和需求:

理解价格是如何运作的

关于企业可以“想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的抱怨是无稽之谈。

例如,如果电影院可以随心所欲地收费,为什么爆米花只收8美元,而不是8,000美元或8,000,000美元?市场交易有两个方面,正是卖家和买家的这种互动决定了价格。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抱怨的人也是在看电影时吃爆米花制造噪音的人。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8)

▲ 大多数经济谬论都来自于这种倾向,即假定蛋糕是固定的,一方从而只能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来获得利益。

7. 固定不变蛋糕谬误:

自愿交换是创造更大蛋糕的双赢之举

如果企业家创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大量人群提供价值,他们就会变得富有。除非企业家从政府那里获得了特权,否则他们没法强行从客户口袋里拿钱。

要知道,真正的剥削来自于权力而非资本。针对富人或“资本家”的怒火,其实是建立在经济是一块固定不变蛋糕的错误认知之上。换句话说,那些批评“肮脏资本家”的人认为,他们拿走了一块太大的蛋糕,留给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蛋糕就少了。

现实情况是,这些企业家造出了一块更大的蛋糕。他们受益,但我们也得到了好处。

在商业交易中,交换是自愿的,而自愿交易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企业家(以及他所雇用的员工)获得了好处,客户也获得了好处。

11个有趣的经济学原则(教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8个观念)(9)

▲ 通往地狱之路由善意铺成。

8. 善意的谬误:

不要忘记看不见的成本

意图和结果并不总是一回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要考虑我们自身的行动或政治家的行动可能带来的意外后果。

仅仅因为一些许诺听起来不错或者感觉正确,并不意味着某个目标就会实现。事实上,正在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

健全的经济思维也能消除人的盲目性。一项政策对所有群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群体的影响都要得到考虑。这有助于我们识破政客们声称一项政策将拯救美国人就业的说法,而实际上只有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受益,代价是牺牲其他美国人的利益。

当政客们用“这将创造就业”的说法没收钱(也就是收税)来建造体育场馆时,错误的做法是把注意力放在看得见的就业机会上,而忽略了看不见的东西——这些税收的机会成本。

结论

关于这门叫做经济学的学科,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的,我本可以列举更多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例子。

有些人将经济学描述为应用性常识;然而,经济学也给了我们反直觉的洞察力。

这就是经济学的力量和美妙之处。

【思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