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目前,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万荣县来说,总人口超40万,历史上由两个县合并而成。并且,万荣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曾有8位皇帝24次来此祭祀。

山西人口16万的县(由两个县合并而成)(1)

首先,万荣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部,黄河东岸,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西濒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与临猗县、盐湖区相连,东峙稷王山与闻喜县相接,北有峨嵋台地与河津市相邻。万荣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5000多年前,今万荣县一带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春秋时期,今万荣县一带属于强大的晋国。战国时期,该地区属魏国汾阴邑。

西汉这一历史阶段,今城关西南33千米宝井村北置汾阴县,属河东郡。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了。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等诸侯争霸,今万荣县一带属于魏国的疆域。公元487年,也即北魏时期,汾阴县属北乡郡。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汾阴县属河东郡,仍治今宝井村。唐朝建立后,于今城关南6.5千米古城村北置万泉县。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汾阴县改宝鼎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

山西人口16万的县(由两个县合并而成)(2)

最后,公元1011年,北宋将宝鼎县改为荣河县。元朝建立后,荣河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荣河县与万泉县俱属江西省蒲州府。1954年并万泉、荣河二县,设万荣县,以二县首字命名。2000年6月,撤销运城地区,设立地级运城市,万荣县属之至今。万荣县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自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如今,万荣县下辖4个镇、10个乡,总面积达1080.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6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