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4月25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日翠色簇拥的清华学堂素雅静穆,这里每一方砖瓦都见证着一所大学如何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清华大学建校110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清华大学建校110年(兴衰与国运紧密相连)

清华大学建校110年

“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4月25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日。翠色簇拥的清华学堂素雅静穆,这里每一方砖瓦都见证着一所大学如何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110年来,清华大学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英才。竺可桢、赵九章、钱钟书、曹禺、季羡林、钱三强……凡国家急需之处,都有清华人的身影。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闻一多、朱自清……清华园内,一位位爱国知识分子雕像和他们身上凝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无声浸润着清华师生。“清华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清华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在建校110周年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话令人动容。从1911年《清华学堂章程》中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到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理念,爱国主义犹如一条红线,成为这所110载学府的底色。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正如清华学子在当天的升旗仪式上所说,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担负起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做好时刻接受祖国召唤的准备,去开拓影响世界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以我等之身躯,铸民族之脊梁!”(行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