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一种怎么样的经历?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经历: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1)

图源:网络

大概一两个月前,我就时不时出现头晕、头疼、肩背酸痛等情况,反正每天都感觉很累,其实也没做什么事,但就是提不起精神,只想当一条咸鱼,静静的躺着。

不过,我想着可能是自己有熬夜,又缺乏锻炼引起的,所以也没太重视。

而脑梗发病前2天,我的肩背部、腰部频繁出现酸痛感,而且有点胸闷气短、心慌。

脑梗发作的当天,我刚好和我爸一起在医院测量血压,突然眼前发黑,头皮麻紧,全身使不上力,差点摔倒。而且一直冒虚汗,恶心、想吐,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我总是将这些症状当成了其他病症,完全没有和脑梗猝死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身体早在几个月前就在提示了!

这次我是幸运的,刚好病情发作时在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助,但对于一些已经猝死的年轻人来说,却没有以后了。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像我一样忽视了身体的警报,避免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期。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2)

一、每天凌晨两三点睡,多久会猝死?

据《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 53% 的人曾担心过自己会猝死。因为不少人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睡,可虽然很担心自己会不会猝死,“摆烂”却从未停止过。

那如果长期这样持续下去,多久会发生猝死呢?

美国加州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他进行的一项睡眠剥夺实验给出了答案:266个小时(11天,目前最高记录)。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3)

当然,这只是个例,只能作为参考,一个人在不睡觉的情况下具体能存活多久还需因人而异。

但猝死的事件却不断在发生。

据2019年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超55万的人因心源性猝死而离开这个世界,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有人因此去世。可见,猝死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

二、哪些人更易猝死?解剖了5千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答案

说到猝死,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怎么才算猝死呢?

WHO对猝死做了如下定义:平日里身体健康或看起来健康的人,在意想不到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猝死的发生,多与加班、过劳、熬夜、抽烟、喝酒等因素有关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4)

那哪些人更容易发生猝死呢?一项刊登在《中国急救医学》上的研究,在对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进行解剖分析后,发现这些人具有以下特点:

1、 首要原因:心源性猝死

猝死类型有很多,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占57.76%,肺源性猝死占21.63%,脑源性猝死占9.21%。

2、高发年龄段:30~63岁

中年时期本身就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期,加上压力大、不良饮食习惯、熬夜、抽烟喝酒等,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5)

3、超50%的死因:“太激动”、“太劳累”

其中,情绪激动占26%,过度劳累占25%,需格外重视。

4、多有慢性病史:高血压最为常见

其中,高血压最为多见,占37.95%,心脏病占30.02%,糖尿病占23.79%;除此之外,还与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有关。

5、常见症状:突然发作、休息睡眠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突然发作、休息睡眠中、呕吐。还有不少患者有头晕、恶心、头痛、胸闷、心悸等不适。

所以,以上这些猝死的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近期如果频繁出现胸闷、心慌、持续的心动过缓、不明原因的晕厥、无缘无故感到疲乏等症状,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6)

三、防猝死,我们能做些什么?

猝死往往都是很突然的,所以平时更要注重猝死的预防,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它的发生。

1、适度运动

美国西奈心脏病研究所一项研究指出:中年人群如能坚持锻炼,可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

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运动3~4次,1次30分钟。至于运动项目,游泳、羽毛球、健身操等都是可以的。

2、定期体检

比如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猝死信号”,防患于未然。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7)

3、远离不良习惯

大量饮酒、吸烟、玩电子游戏、熬夜等都是引发猝死的危险因素,所以想要预防猝死,就要尽量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猝死可能发生于每个人,所以大家要掌握好这些预防方法,争取离“猝死”远远的。

延展——猝死发生时,掌握“黄金四分钟”

猝死发生时,如果能掌握“黄金四分钟”,将可救活约一半患者。

那什么是“黄金四分钟”呢?也就是在发病后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8)

急救时,牢记这4点

1、冷静:别慌,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卧倒:发病时,不要乱走动,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原地休息;

3、吃药:如有慢性病问题,需及时服用,缓解不适;

4、打电话:及时拨打120,并原地等待,不要乱跑,以免途中发生室颤。

总结:猝死其实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所以大家都需要有防患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将把“猝死”从你的生活中永远删除。

最年轻的猝死年龄(哪些人更容易猝死)(9)

参考资料:

[1]《接二连三的猝死事件让我们警醒,了解猝死预警症状,关键时刻能救命!》.保健时报.2019-12-07

[2]《每分钟就有1个人猝死!3招教你逃离死亡“黑名单”》.生命时报.2016-05-29

[3]《警惕!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后发现: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科普中国.2020-08-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