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

毛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小演员宁和交谈

前言

回想起毛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视察的意义,电影《红孩子》的导演苏里说,他怎么也想不到国庆十周年献礼影片中会有儿童题材的电影,更想不到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会见到毛主席。他说: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儿童电影的重视和支持,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和爱护。”

毛主席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一行人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视察。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2)

毛主席旧照

“你们长春电影制片厂今年可以拍多少部电影?”毛主席转过身,向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负责人亚马问。听到毛主席问,亚马回答说:“大概50多部。”接着,毛主席又问:“只能拍50多部吗?”

亚马没有答话,但从毛主席的话音中,他听出了毛主席似乎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随后,毛主席一行人向里面走去。

在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亚马的陪同下,毛主席一行人来到第六摄影棚前。

由于之前便收到了有重要首长要来视察的消息,要大家复拍一场戏给领导看。但考虑到经常有领导来视察工作,他们便没有特意安排,而是按照正常的拍摄进度,拍摄《红孩子》的最后一场戏“黑夜夺枪”。

这场戏是发生在秋天的,正当大家在紧张地拍摄的时候,摄影棚的大门被打开了。紧接着,毛主席健步走了进来。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3)

画报

大门打开后,映入毛主席眼帘的,是一条羊肠小道,两旁绿树成荫,青草满地,珠露欲滴,虫声唧唧……

这样的场景,与外面天寒地冻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到毛主席进来后,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吗?!”

虽然不知道是谁喊的,但在大家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随即,整个摄影棚都因为这个意外的惊喜,顿时欢腾起来。

毛主席身穿灰大衣一边走,一边举起他的大手,向大家挥手致意,在介绍完苏里导演后,亚马指着小演员们,对毛主席说:“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儿童团员,请主席看看像不像当年瑞金的红孩子?”

看到小演员们,毛主席感到格外亲切,眼里闪着关爱的目光,伸手抚摸着他们的头,微笑着说:“像,很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嘛!”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4)

《红孩子》中的细妹子宁和

接着,毛主席转过头,又对饰演白军的演员们说:“白军也蛮像嘛!”听了毛主席的夸奖,演员们都十分开心,幸福地笑了起来。

随后,毛主席再一次将目光转到小演员们身上,带着暖暖的爱意问:“你们是长春人吗?”孩子们回答说:“我们是北京的。”毛主席又问:“你们都是哪个剧团的?”孩子们回答:“我们都是学生。”

看着孩子们都围绕在毛主席身边有问有答,陪同的人们都被感染了,倍觉温馨。

摄影师们也都受到了感染,当毛主席和扮演细妹和冬伢子的两个最小的演员问答时,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摄像机,想将这个历史性的画面记录下来。

这时候,毛主席刚好抬起头看了过来。见有那么多照相机、摄影机对准自己,毛主席抬起手臂,用手挡住,幽默地说:“不要把我当戏拍进去啊!”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5)

苏里导演

在一阵欢笑声中,毛主席来到羊肠小道,沿着这条小道走着,一边走,一边用手指指着用油纸做成的树叶和用麻绳做成的青草,问身边的亚马:“真的能不能用吗?”亚马回答说:“能用。”

听了亚马的回答,毛主席十分疑惑,便问:“那这场戏,怎么不到实景中去拍呢?”听到毛主席的问话,一旁的苏里导演接话说:“因为季节关系,我们只能在摄影棚中搭景拍摄。”

听了苏里导演的解释,毛主席说:“拍电影是允许弄虚作假的嘛。”毛主席幽默的语言,再一次引来了大家的笑声。

随后,毛主席一行离开了,在亚马的带领下,来到了第一摄影棚的门口。

此时,在第一摄影棚里是这样的画面:一位青年渔民得了重病,他的母亲为此非常忧愁。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6)

毛主席在视察

就在那位扮演母亲的演员哭泣的时候,毛主席进来了。看到毛主席后,那位扮演母亲哭泣的演员一扫脸上的忧愁,变得笑容满面。那位“生病”的渔民也一下子从病床上坐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也一下子笑出声来,说:“医生把儿子的病治好了,老太太高兴了哇!”

说话间,那位渔民演员一下子跳下了病床,握住毛主席的手,说:“毛主席来了,我的病全好了!”

听了那位渔民演员的话,毛主席更乐了,笑着说:“噢!我还有这么大的本领!?”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毛主席一行从第一摄影棚出来,走到第一录音室。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7)

《火焰驹》剧照

在第一录音室里,《火焰驹》的录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见毛主席进来后,那位正在读台词的演员一瞬间停在了那里,脑海中一片空白,与他一样,负责伴奏的乐队也忘记了伴奏,望着这位重要首长出神。

过了一会儿,大家才回过神来,脸上露出激动的表情,异口同声地说:“毛主席!”

随后,亚马厂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些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从陕西过来的,来这里是为了拍摄秦腔《火焰驹》的。随着亚马厂长的介绍,毛主席和他们一一握手致意。

在这些演员中,有一位的视力不好,在平时,他的眼睛只能微眯成一条缝。在毛主席进来后,为了看清楚毛主席的样子,他努力地将眼睛睁大,并摸索着寄到内圈,来到毛主席面前。

经过努力,那位演员只看到了毛主席的大衣。这让他非常高兴,在后来的日子里,他逢人便说自己的眼睛还能看得见,还看见了毛主席。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8)

毛主席旧照

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出来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毛主席没有来得及休息,便匆匆登上飞机,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在飞机上,毛主席依然沉浸在和演员们互动的过程中,十分高兴地和身边的人聊起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事情。

长春电影制片厂

说起来,作为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

早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很快落入了日寇之手。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9)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合影

从此时开始,日寇便开始策划从文化上对中国进行奴役。一方面,日寇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护送”到旅顺口,一方面策划成立伪“满洲国”。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之初,确定的“国体”为“共和”体制,溥仪被扶植为伪“满洲国”的“元首”,叫做“执政”。同年9月,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从这一刻起,日本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

经过5年的策划,到了1937年8月,“电影国策案”在伪“满洲国”获得通过。不久后,伪“满洲国”便决定在首都新京(长春)成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8月14日,“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法”正式颁布,并设立了委员会。8月21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宣布出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正式成立。

“满映”成立后,日本特务、伪“满洲国”的警察最高头目甘粕正彦被任命为理事长。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电影艺术这个宣传工具,拍摄了大量宣传“东亚共荣”、“日满一体”、“王道乐土”的纪录片,来迷惑饱受沧桑的中国人民。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0)

甘粕正彦

在“满映”刚刚成立的时候,拍摄地址在今天的长春人民大街55号的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摄影棚临时设在二道沟宽城子火车站的一座仓库里。

后来,日本东京照相化学研究所建筑师增谷麟模仿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建筑,给“满映”设计了新的拍摄场所。

1939年11月,“满映”的新建筑在洪熙街602号(长春市红旗街20号)建成。这所建筑建成后,让“满映”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作者在前面介绍过的,众所周知的日本明星李香兰,便是在日寇的操纵下,以中国人的身份,在“满映”走红的。

1941年,“满映”的电影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30部。1943年,在满映和东宝联合制作下,日本导演岛津保次郎完成了由岩崎昶编剧、李香兰主演的电影《我的夜莺》。

到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覆灭的8年间,“满映”总共拍摄了108部故事片,189部教育片和纪录片。为日寇对东北人民的奴役,做了大量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的宣传。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1)

李香兰旧照

在日寇的策划和监管下,当时的东北电影市场上,上映的全是经过日寇审核的电影作品。

“满映”解体后,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不久后,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合并为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

在“满映”解散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曾经和共产党抢夺接收满映。最终,在共产党的努力下,抢先一步将“满映”的权力和资产,掌握到共产党的手里。

1945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电影公司成立,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座正规电影制片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映”也获得了新生,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宣传机构。

1946年4月,长春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后,在东北民主联军周保中将军的命令下,舒群正式接管了“满映”留下来的所有电影拍摄设备和器材。不久后,舒群被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舒群为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2)

周保中将军和夫人的旧照

5月,由于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东北电影公司也将手里的大部分器材搬到黑龙江鹤岗。

有趣的是,在东北电影公司搬迁到鹤岗的时候,国民政府也派员对“满映”进行了接收,并在7月7日成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了区别解放后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一般将这时候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为“长制”),并任命金山为厂长。让蒋介石想不到的是,国民政府任命的金厂长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袁牧之接替舒群担任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在解放军进攻长春的时候,担任“长制”厂长的金山接到中共发来的指示,将“厂制”的工作人员分四批撤离长春。在长春解放前期,金山已经将大部分人员撤出,只剩下了10来个人。

1948年10月20日,共产党代表田方奉命,正式接收了国民政府“长制”留下的所有设备。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3)

袁牧之(右)和吴印咸(左)在东北电影制片厂

解放战争时期,在厂长袁牧之的带领下,由延安、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的策略,使用了30万尺胶片,拍摄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可以说是成绩十分显著。

那时候,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下,一共牺牲了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分别是:30岁的张绍柯,27岁的王静安和24岁的杨荫萱。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重新回到长春。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和《白毛女》等几部经典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将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一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发行了电影《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和《董存瑞》。这三部群众喜闻乐见、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影片,受到了毛主席的好评。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4)

毛主席在接见演员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新中国电影事业中的多个第一,如: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等。

幸福的回忆

在毛主席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后,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经过艰苦奋斗,完成了电影《红孩子》的拍摄。

《红孩子》这部电影,讲述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的故事。剧情是这样的:

“1934年,江西苏区李家坳的赤卫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伙伴们想随赤卫队上山,但没被批准。目睹白匪的罪行,孩子们决意为乡亲们报仇。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无一枪一弹的情况下于岩洞中成立。他们与国民党匪兵作斗争,打流动哨,得了第一枝枪。尔后贴标语、打匪徒,竟战果累累。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被捕,孩子们先抓来匪大队长肖振武审问,然后由李公公带领,深夜进人村庄,救出李主席。李主席和孩子们胜利突围,他们迎着朝霞向前方走去……”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5)

红孩子剧照宁和

整个电影的表现形式非常积极,从电影中,人们能够看到当时在苏区的儿童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不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更是将他们的爱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1959年,《红孩子》在国庆十周年前夕全国公映,成为了久演不衰的经典影片。其中,电影里的插曲《共产儿童团团歌》: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小兄弟们啊,小姐妹们啊,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啊,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

更是成为了街头巷尾传唱的经典之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他们高唱着《共产儿童团团歌》,在各自的征程上,谱写着一曲曲辉煌的人生妙音。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6)

《红孩子》剧照

2007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栏目将当年在电影《红孩子》中参加演出的几个演员聚到一起,共同回忆了当时拍摄这部经典之作的情况。在节目中,大家说:

“在当时,导演苏里为了让我们充分体会“红孩子们”当年和白军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革命精神,亲自带着几个小演员和摄制组成员,一起走访了井冈山和瑞金等革命根据地,还在毛主席和朱德会师的茅坪参观。在那里,为了让我们亲身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导演还让我们穿上当地儿童的服装和鞋子。尽管这一路体验生活吃了不少苦头,却也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次走访,让我们对在戏中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说到最难忘的事情,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最感到难忘的是拍戏中的一次探班。”

宁和接着说:当时,有人在身边拍照,毛主席就微笑着对摄影师说,‘别把我当戏拍了’,他老人家这么诙谐、亲切的话语才让我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我的心真是砰砰直跳,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光知道笑了……

看着摄影棚的场景怎么形容(看着摄影棚的场景)(17)

宁和(中)和毛主席照片的合影

接着宁和的话茬,其他几个演员说:“其实何止是宁和觉得自己幸福啊,每一个参演的演员都觉得是最幸福的。毛主席那么忙,还不忘来看看大家,鼓励一下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