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设施都有什么(私人浴室并非西方舶来品)(1)

·凝光笺· 很长时期内,欧美富贵人家反而没有这样规划周全的独立浴室,只是在卧室旁边的房间里摆设一只浴缸而已

文/孟晖

一所设置齐全的中国传统园林,应该都配备哪些场所?明代文人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列出了一张清单,要有正堂(正式的大客厅)、山斋(即书斋,同时也是园林主人的私人小客厅)、卧室、丈室(过冬时专用的小型暖房)、敞室(度夏所需的凉厅)、佛堂、琴室、茶室、楼阁、台、亭、榭、桥,同时,还需规划一所独立的浴室。

我们如今往往以为,独立浴室是从欧美世界传来的“文明”之一种。但是,早在明朝的《长物志》中,浴室不仅单设,而且筹划得十分完备:“前后二室,以墙隔之。前砌铁锅,后燃薪以俟。更须密室,不为风寒所侵。近墙凿井,具辘轳,为窍引水以入;后为沟,引水以出。澡具巾帨,咸具其中。”

这一设计方案可谓考虑周全:浴室既然单独修建,那么就要做到墙厚、窗小、门严、密封性好,避免风寒侵入。内部则用墙隔成前后两个房间,前间是正式的洗浴空间,搭着隔墙砌一座矮灶,矮灶上架一只超大的铁锅,作为浴盆。矮灶的膛口却设在隔墙上,开向后间,因此,后间就是单纯的烧火间,柴草等必不可缺的生火材料也一并堆放于此。

在前间的外面,就近凿一口井,井口上安设辘轳架,同时在井口附近架上引水管,让引水管穿墙而入浴室之中,这样,井水经由辘轳提取到高处,倾入引水管,便会顺水管直接流入浴室墙内,用水桶接盛之后再倒于铁锅里。前间的墙角还砌有排水沟,浴后的剩水便是由此排出室外。

洗浴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水量大,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长物志》的这一方案可说很好地解决了引水与排水的问题。

园主人要洗澡之前,先让仆人向铁锅内倒好水,然后在隔壁的灶膛口生火,把锅内水加热到适度,便可以入浴了。在这样的浴室内,还陈放着洗澡所需的肥皂(明人普遍使用肥皂)、浴巾、保养面部的面油之类,另外,那时的浴汤在加热时往往要加入各种香草或中药如竹叶、槐枝等,能在如此的环境与气氛之中泡个澡,想必其享受度也不输今人吧。

到了清代,乾隆时人曹庭栋《养生经》中写道:“有砖筑浴室,铁锅盛水,浴即坐锅中,火燃其下,温凉惟所欲,非不快适。曾闻有入浴者,锅破,遂坠锅底,水与火并,而及其身,吁!可以鉴矣。”

所展示的私人浴室一如《长物志》,在特筑的房间内架起铁锅作为浴盆,于锅下的灶内燃柴生火。如此的加热方式可以根据洗浴人的体温感觉,随时调节燃柴的火势,从而改变锅中水的温度,所以是一种能够给人提供舒适感的形式。不过,文中也提到了该种浴盆因事故而导致的悲剧:人正在锅中洗澡的时候,铁锅意外碎裂了,让洗浴人直接掉到灶火上,遭受烧伤之祸。

李渔《闲情偶记》中则介绍了加强版:“至于富室大家,扩盆为屋,注水于池者,冷则加薪,热则去火,自有以逸待劳之法,想无俟贫人置喙也。”

在当时的江南富庶地区,富家大户的私人浴室竟然会在室内砌筑面积不小的浴池。这种浴室实际上是明清商业性浴堂“混堂”的小型化,浴池之旁设有大锅与矮灶,矮灶也是通过隔壁灶间的膛口加热,随时调节水温。也就是说,澡浴设施与加热设施被区分开,锅与灶仅负责烧水,在大锅与浴池之间以水道相通,供热水流入池内。

一如李渔指明,上述形式的私人浴室是仅仅属于富有财力的大户人家的奢侈,普通人的家中绝对置办不起。不过,传统生活中长久地存在着独立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浴室,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很长时期内,欧美的富贵人家反而没有这样规划周全的独立浴室,只是在卧室旁边的房间里摆设一只浴缸而已。

孟晖 达斡尔族,作家。曾留学法国,著有《画堂香事》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