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记叙文八大题型训练:记叙文常考题型解题思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记叙文八大题型训练:记叙文常考题型解题思路

记叙文八大题型训练:记叙文常考题型解题思路

九、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1)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推动经济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经济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于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5.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十、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作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的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的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的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的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的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十一、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