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技术技巧(青少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及)(1)

少儿舞蹈技术技巧(青少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及)(2)

 田培培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舞蹈学专业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

 授课主题:《青少儿舞蹈艺术创作方法》

创作是一个复杂事情,不是喊喊口号就行,要落在创作方法上。

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

少儿舞蹈技术技巧(青少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及)(3)

创作无知期:主题立意随性,形象塑造模糊,无结构无内涵,动作动机混乱

舞蹈艺术的本体特征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艺术,是复杂的肢体语言艺术,是抽象的情感表达艺术,是虚幻的舞台艺术。

舞蹈艺术的形象要附着到角色和人物上,肢体语言艺术来自于有限的关节运动方式,情感表达艺术落在人类情感上。

 创作探索期:参照他人作品,重视结构构成,欠缺表现手段,艺术质感不足

《猫鼠之夜》参照了音乐剧的表现方式,有人物的对话,情节故事性的表达,结构的起承转合。

舞蹈结构的内在依据:故事线、情感线、逻辑线等,有这些才能做出作品的布局。

 创作成长期:主题立意明确,形象塑造准确,结构完整流畅,创作手法有效,想法表达对应。

 创作成熟期:综合舞台控制,具有高级审美,精彩效果显现。

田培培教授现场播放了节目视频,并引导老师们根据立意、形象、结构、音乐、审美等方面进行作品分析,使老师们在舞蹈编创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

青少儿舞蹈的评价标准非常明确,就是“以舞台艺术的视角解读青少儿舞蹈创作”。

少儿舞蹈技术技巧(青少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及)(4)

公演艺术的三大要素:表演者、观众、舞台。

舞台空间是编导实现艺术理想的特殊而神圣的空间。

舞台是帮助舞蹈实现跨时空、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等多元化艺术呈现之地。

舞台中的小空间是有视觉冲击力的,“小空间”有“大情趣”。

 小空间的作用:聚向突出舞蹈的表现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明确,营造出特殊的凝聚感。

 小空间的特征:聚焦、简约、具体、张力。

 小空间的手段:灯光切换、舞台装置、调度构图。

在舞台的“物理空间”中,借助动作、调度、构图、道具等,创设舞蹈的“虚拟空间”,形成多样化、立体化视觉效果,使作品的时空关系、形象特征等产生趣味与美感。

“小空间”“大情趣”创作法

少儿舞蹈技术技巧(青少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成长线及)(5)

多点位小空间创作法:创设多个虚拟性小空间,凸显出一个核心的象征性含义。

 单点位小空间创作法:创设一个相对固定的虚拟性小空间,在限制中呈现多维度象征性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