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1)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2)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3)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文物。这张画自它诞生后的800多年间,可谓命运多舛,多次辗转飘零,几度流失于民间。

如今这幅画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镇院之宝。而当年它差点被当作赝品处理,还好年仅37岁的

杨仁恺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了这一稀世珍宝。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4)

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清明上河图》

1951年初的一天,时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的杨仁恺先生和几名同事来到刚成立不久的东北博物馆,也就是后来的辽宁省博物馆,对相关文物进行整理和考证工作。几人走近博物馆临时搭建的库房内,在堆积如山的藏品中进行捡拾鉴定。这些书画藏品中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已经破损不堪。在一些已经被其他工作人员认定为赝品的书画作品中,杨仁恺无意间看到了一卷题签上写着“清明上河图”五个字的残破画卷。

他一开始并没有在意,因为历来以张择端之名流传的《清明上河图》赝品繁多,杨仁恺过目的就有10余件之多。然而随着这幅手卷一点一点地展开,杨仁恺被眼前的这卷长卷震撼了。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5)

青年时期的杨仁恺

这是一幅绢本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人物景物栩栩如生,特别是画的描绘手法,无不体现着独特的北宋绘画特征,与杨仁恺先前所见的所有仿摹品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这幅画卷上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画卷上历代名人的题跋非常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更是琳琅满目。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6)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杨仁恺把画卷照片发表在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很快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注意,这幅长卷被火速调往北京,经专家们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长卷就是千百年来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经过进一步调查,原来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沈阳机场准备出逃日本时被抓捕,他把装有《清明上河图》的行李落在了机场。最后行李被机场工作人员捡到,《清明上河图》才被收到了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内。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7)

溥仪被俘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编辑:李嫔嫔

责编:黄正茂

编审:王海青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清明上河图全景图真迹(清明上河图真迹当年差点被当赝品处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