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柏拉图学园·庚子春】

普罗提诺《九章集》研读(四)

第四讲 灵魂、理智与诸理念

主讲人:张文明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

提要

本章将通过对下面四个问题的分析来探讨灵魂、理智与诸理念之间的关系:灵魂与理智(心灵)之间的关系;理智与诸理念之间的关系;真理问题以及自我知识的问题。

研讨资料:多米尼克·奥米拉《普罗提诺〈九章集〉导论》

1

灵魂与理智(《九章集》V. 9 [5]. 1-4)

在古希腊,斯多亚学派将他们内在的、组织一切的神视作理性的,视作逻各斯,而作为心灵的我们,则被视作碎片。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也存在一个宇宙论意义上的神圣理智。亚里士多德将诸天所模仿的神圣的、非物质的实体描述为一个可以思维的理智(《形而上学》12. 7, 9)。中期柏拉图主义者们在《蒂迈欧》中找到了一个神圣理智,即神圣的工匠(或“德穆格”),正是他依据诸理念所提供的模型塑造了世界(28a-29b)。

普罗提诺在《九章集》第五卷第9章的靠前章节中讨论了属于某个特定种类的神圣理智的存在,它(1)独立于宇宙(反驳斯多亚学派)并且(2)与诸理念或“诸真实存在者”构成一个统一体(反驳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及一些柏拉图主义者)。从一些文段中的思想中可以得出该结论;我们可以就其中之一(V. 9. 3–4)简单地考察一下。

普罗提诺论证说,灵魂在安排事物时所彰显出的智慧,并非在本性上属于灵魂。灵魂“被知会”[1]了此种智慧:它可以获得智慧,也可以失去智慧。根据论证可以得出结论:(1)灵魂对世界的理性化组织预设了神圣理智,与斯多亚学派的观点相反,此神圣理智必须独立于世界,惟其如此才能作为知会灵魂之活动的智慧源泉;(2)智慧是此理智固有的活动,也就是关于诸理念的知识,而诸理念则是灵魂所依据的模型。后一条观点既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相反——他们否认诸理念的存在,又与某些特定的柏拉图主义者相反——他们用其他方式解读神圣理智与诸理念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加关注的是后一点。

[1] 即“informed”,译者注。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2)

2

理智与诸理念(《九章集》V. 9. 5-8)

在普罗提诺述及的解读中,诸理念先于神圣理智,也就是说,它们独立于思考它们的理智而存在。在普罗提诺的学园中,这种观点一直受到波斐利的辩护,直到他被说服放弃它(《普罗提诺的生平》,18. 10-19)。波斐利先前在雅典的老师朗吉努斯持另一种观点,他认为诸理念在神圣理智之后。第三种观点由普罗提诺辩护,它最早出现在阿尔基努斯的文本中,在其看来,神圣理智与诸理念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等同起来,即诸理念乃是神圣理智的思想,是其思维活动(Didaskalikos, 9–10)。普罗提诺在《九章集》V. 9.5中支持了这种立场。

前提是存在一个独立于世界的理智,这个理智必须将其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普罗提诺主张神圣理智的这种对于自我的思想(self-thought)就是一种对诸理念的思维。他声称这是本质性的,因为在他看来,理智的作用就如智慧的本原一般,或者说如原型一般,在创制世界的过程中引领着灵魂。诸理念并非“死的”对象:它们有生命,即它们的活动,此种活动便是思想。诸理念是“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免于可感事物的消亡特性,这种存在便是思维活动的存在,即诸理念的存在。而神圣理智的多样性(即作为其思想之对象的诸理念的多样性)并非是在空间上被联结起来的:诸可理知的对象(或诸理智)彼此之间并非像身体那样被空间所分离。它们“全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一致样貌和多样统一体,如VI. 4-5.中所说明的那样(参见前文第二章第三节)。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3)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4)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5)

3

真理问题(《九章集》V. 5 [32]. 1–2)

在《九章集》V. 5的开头处,普罗提诺讨论了真理问题,即我们是否可以声称获得了真正的知识。对于诺斯替主义为代表所提出的挑战(参见前文导论中的第一节),普罗提诺认为,诺斯替主义是一种对柏拉图的不当解读,它进行了不当的创新,因而篡改了古代的智慧。

诺斯替教的一条重要观点便是世界的造物主(德穆格)在行动时是无知而存在错误的,因而产生了一个并非基于真正的知识的世界。与此不同,普罗提诺重新采用了怀疑论哲学的论证来对抗真理的可能性(V. 5. 1)。怀疑论者的假设是:在关于真正的知识的所有主张中,被认知的对象都外在于(或并非)进行认知的行动者。在普罗提诺看来,为了对真理的可能性进行辩护,我们必须拒绝这一假设。而真理的可能性依赖于下面这一论点,即存在一个神圣理智,其思维对象便是它本身。

但面对怀疑论者的攻击,普罗提诺的回应更像是一种后撤,而非反击,因为那种其真理能吸引我们的知识乃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然而,在普罗提诺看来,他的论证应当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那种观念(即诺斯替教认为主导创造世界的心灵活在血肉之躯和无知当中)的错误。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6)

4

自我知识的问题(《九章集》V. 3 [49]. 1-6)

自我知识在古希腊哲学中是一个基础性的主题,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斯多亚学派。在攻击哲学家们关于确知某物的主张时,怀疑论者同时还攻击了自我知识的可能性。普罗提诺在其晚期作品之一(《九章集》V. 3 [49])当中,重新考察了怀疑论的论证,并且努力想要说明下面这一点,即在神圣理智中的认知者与被认知者的统一体这一论点的视角下,自我知识的可能性是如何得到辩护的。

在V. 3. 2-4当中,普罗提诺讨论了我们的灵魂进行认知的方式。它认知并非自身的事物,而来自一个处于完全活动中的理智,它乃是这些标准(即关于外部对象的知觉图像和概念化的标准)的源泉,并将它们思维作诸理念。所以,在探究我们知识的本原所在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有了一种间接的、衍生的认识。

但是,真正的自我知识只在思维其自身的理智当中才找得到(V.3 5-9)。普罗提诺想要概述一种知识的形式,这种知识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非常不同。在论及它的本质时,他取消了我们的认知方式的特征以及导致这种认知的不确定性的原因。而我们对认知所做的尝试全都假设了一个理智的存在,从这个理智当中我们得到了我们的概念,它自身拥有而非得到(即获得或推导)这些概念,这些概念不是它之外的什么东西,而是与它同一。

这些反思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我们关于外在于我们的东西所认知的内容是一种外化的、有所欠缺的自我知识的形式。在寻求认知我们周围的事物时,我们间接地寻求认知我们自身。我们关于外部事物所认知的内容出自并将引回自我知识的绝对真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认知内容为真。自我知识只见于神圣理智当中,后者与其思想的对象相同一。那么,为了充分地认知我们自身,我们就必须与神圣理智相同一。

回顾本章所述内容,读者或许会不禁将普罗提诺的进路与亚里士多德的作比较。亚里士多德认为,:他的神圣理智只能思维它自身;它乃是一种“对思维的思维”。这一结论尽管看似奇怪,但这乃是他的理论的逻辑使然。而普罗提诺也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假设一个独立的理智,它在组织世界的灵魂之上并超越之,但此理智必须与智慧、诸模型或者诸理念相同一,正是它们在灵魂创制世界时启发了它。

神圣理智与作为其思维对象的诸理念相同一,这一主张或许会令我们感到异常困难。在这里,普罗提诺不仅将万物用物质化的术语加以解释,还包括了将思维呈现为单纯的“推论式的”,即一个关涉外部对象之数据的冗长计算过程。对我们而言,不论把握神圣理智的完美知识有多困难,在普罗提诺看来,在它与我们所惯常的推论的思维方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神圣理智设立了灵魂,它对灵魂来说总是在场,因而对我们的灵魂也是如此(参见后文第六章);我们总是与它处于联系之中,并且我们可以借由深化我们的洞察来抵达它(参见后文第十章)。

在普罗提诺看来,推论式的思维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朝向一个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这个目的就是完全的知识,它是对真理的拥有,我们必须通过这些麻烦的、易错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免受它们的影响。而这个真理便见于由神圣理智和作为其思维对象的诸理念所构成的统一体。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7)

主持人:梁中和

参与研讨者:赵哲崇、张文明、李博涵、杨怡静、罗晶晶、宋泽豫、张一帆、陈超凡、石帅锋、曹愉、刘露

整理者:何美锋、胡可欣、李欣兰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8)

江安柏拉图学社

参考文献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9)

1

Plotinus:The Enneads. Lloyd P. Gerson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2

《九章集(上下)》.[古罗马] 普罗提诺. [译]石敏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0)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1)

3

Plotinus:An Introduction to the Enneads. Aurhor(s): Dominic J. O'Meara Plotinu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3.

4

Plotinus. Author(s): Emilsson Eyjólfur. Routledge Press. 2017.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2)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3)

5

Plotinus. Author(s): Lloyd P.Gerson. Routledge Press. 1998.

6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otinus. Author(s): Lloyd P.Ger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柏拉图相簿在线阅读 望江柏拉图学园(14)

7

Neoplatonism. Author(s): Pauliina Remes. Routledge Press.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