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子似的女生可爱吗(网络伪君子怎配)(1)

作者: 画彦 图片来源: 达志

看到很多人都称知乎诈骗男主为知乎女神,虽是讽刺,但笔者还是觉得有点对不住“女神”二字,姑且称他为骗神吧。

知乎骗神,美女一枚,娇容月貌,虽从小身为孤儿,但被好心人收养,而养父离世后,姑娘凭自己之力金榜题名国家“211”“985”, 成为复旦高材生,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欣慰的是有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将她捧在手心里长伴左右且悉心呵护,在男友的鼓励支持下留学英国,虽患先天性心脏病但始终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历尽千辛万苦留学回国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圆了自己开花店的诗意之梦。花容月貌的妙龄姑娘,唯美的成长故事,仿佛一部唯美的爱情小说,一部激人奋进的励志电影,只可惜,这一切都只是诗意的泡沫。

“童瑶”,知乎大V骗神,高颜值、好学历,一身正能量,拥有粉丝数万,擅长煽情。2014年12月26在首次回答“青梅竹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后曾被某报报道并迅速窜红,且一炮走向知乎人气巅峰。在事情败露之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图片和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自己头像、身世等进行自我包装,编造的自身经历极其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恰如其分的抓住了给予同情和怜悯的人的柔软内心,自己充当导演和话中虚拟的女主角将这部堪称佳作的小说(或电影)描绘(或演绎)的惟妙惟肖。不但俘获了数万名网友的爱心和怜悯,还饱囊了人民币超7万元。

“ck小小”,患病普通小民一枚,2015年6月12日,以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在知乎发问“长期被疾病折磨,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寻求帮助,骗神童瑶以亲身去看望了病友为实给予了感性又暖心的回答。2016年1月13日,其ID被网友发现连头像都未设置,且使用了网游dota中的角色(是否也在网络游戏中实施诈骗未可知),被疑与曾声称是先天心脏病靠药物维持的故事中的美丽姑娘事实情况不否,后其QQ、支付宝账号连续被挖出,最终被证实“童瑶”和“ck小小”本自同一人,且本人也并非女神而是男性,名为童超,是“童谣“小号,自此事情败露。

颇为苦情的一番基调,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所有人都憧憬的美好大结局,活生生的一部爱情加励志佳作。编的如此真实的故事,当时谁会想到从事情开始到事情结束,完全是他自编自演,目的就是诈骗好心人的钱财。或许,这让很多有着相似的生命轨迹的人们多少有点叹言,谁也无法相信,一个甜蜜纯净又如此积极向上的女孩子竟然会是一个敲诈数百名好心网友数万元的网络背后的男性骗子。

想象力如此丰富,明明可以靠着才华写小说或者拍微电影挣钱,为什么非要上知乎玩心机耍小聪明骗好心人的钱呢?连知乎这么高大上的知名网络问答社区,而今却也未能避免骗子的溜入,网络诈骗貌似像极了无孔不入。可叹的是,善良和信任再一次的被透支了。

人因为有情感变得与众不同,也因为有情感才会被骗子抓住可行的把柄有机可乘,将最初的善良当做顽劣之举。网络面前,情感扮演了人的驱动机,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永远比网络生硬的文字更能打动人的柔软内心,而骗子何尝不深谙此道。

曾经听别人讲过多件网恋女孩被骗的真实故事,谈到骗子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女性以男性身份骗取另一女性情感,直至摸透对方待感情深入后顺藤摸瓜式的骗取钱财;有的是男性以女性身份博取异性的同情和怜悯,将对方拉入爱河(其实是单相思)以此骗取钱财;还有的是女性以骗婚为目的的骗取男主钱财,等双方见过父母将亲事定下(或者女性声称无父母或找个替代品与男主父母会面),草草嫁过去后使男性误以为女主成为自己的妻子,而将家中钱财悉数交予这个妻子,男主等出门回来后发现妻子几日不见踪影,才发现自己的血汗钱也一并被带走了。

前两种情况中,不可思议的是,从开始到结束,双方却从未见过面,可以说抛开网络,站在人群里依旧是两对既陌生又各不相干的人,而就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双方却建立起了感情桥梁,骗子巧妙的利用情感骗取了大量钱财(注:这里说的不是实至名归的网恋)。第三种情况发生在了赤裸裸的现实中,婚姻大事,岂可一蹴而就?一般情况下,我们潜意识里都会认为,嫁过门的就是自家的妻子,财政大权不交给媳妇,交给谁?而这种心理也恰巧被骗子利用了,谁会想到骗子是不是想的“待你娶我进门,我驾钱财就跑”的想法呢,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几率还是很小的,但并不限于一些乡下老实人。

面对网络,即使不见面,看着空白的屏幕上缓缓出现的一行行小字,仿佛每个字都附带着感性的细胞,通过字里行间,似乎就能感受到对方的一呼一吸,下意识的判断出对方的语气,对方的所思所想,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看到的很美好,怎么知道有些人说的就不是假的(比如这次的知乎骗神事件),或许只因我们当时切真的感觉骗子的心灵鸡汤灌到了自己心坎里,又加上情愿不往坏处想,下意识的将其转化成了正面事实输送到了大脑。而情感却成了被网络诈骗利用的隐形杀手。

然而,果起于因,接二连三的网络诈骗事件,莫不是整个社会或者当下生活的反应与映射。

在这个看似既浮躁又枯燥乏味的社会,一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等各种原因,压抑着人们的心头,是否掩盖了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典型的就是那位女教师的那封网络爆红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其实它不过是扮演了人们心中凝结已久的美好愿望的替代品,之所以如此火也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当今社会无数人的心声,无非是已久的压抑换了一种形式得以释放,再次唤起了无数人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才会引发共鸣),很多愿望由于忙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来得及实现,而一点纯真美好的憧憬便会让人们尤为敏感,感觉在这片污秽的社会中,在整日苦逼操蛋的生活中,还有人如此豁达积极向上,像一朵盛开的太阳花照耀了全世界,让人看到希望,原来世界上还保留着这份美好和纯真,起码给生活在这个压抑环境下的我们带来了那么一点向往,从而使得我们心里获得一种欣慰、满足或者释然。至少,在现实中,还有这份美好性情在,就已足够。在金钱和这份真性情面前,孰轻孰重,一较而出。

心灵鸡汤,一种精神的支柱,一种心里向上奋进的力量,一种美好前景的向往,无数人心中的寄托。网络诈骗,能否不要来玷污这篇纯净的净土。“童瑶”,多么诗情画意的一个名字,“ck小小”多么坚强的一个女子,讥讽的是背后站着的却是网络高级诈骗,不管怎样,到最后这一黑色智慧终归是被正义收服,避免了更多的人被卷进其中,同时这次事件也诠释了一个道理:善良比聪明更加可贵。

面对这位故事中神话般的姑娘,很多人选择了善良,这也是在当今社会让人比较欣慰的地方,有这份真情在,就已够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救的却不是故事中虚构的这位善良的姑娘,而是高级网络骗子,但也请不要灰心。善举,没有错,更不应该成为被谴责的荒唐理由,但是记得施以善举的同时别忘了回眸现实。学着做一个即使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也依然热爱生活的人,阴暗雾霾的天空里,总得有人释放一点光明,因为还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善良还是需要我们小心传递。而不回眸现实,看到的美好,很可能就是美丽的泡沫,一旦吹破,必是一地支离破碎。理想,浪漫也终会化为泡影。

在此事件中,童瑶式网络诈骗应归类于网络诈骗其中的虚假劝募、诈骗善款类的表现。就此事件涉及的网络诈骗,参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顺带做点科普。

什么是网络诈骗罪?从法律上讲,网络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那么,如果游戏币网络交易被骗构成网络诈骗吗?游戏币属于无形财产,网络交易被骗,属于诈骗行为。但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诈骗罪有关问题的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

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2000元,达到诈骗罪标准。如果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元,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

网络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这里主要就此事件涉及的其中一种做点科普。根据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分界标准是什么?

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耍小聪明,想证明自己,情有可原,灌心灵鸡汤也不为过,但请不要越法,不要将屠刀伸向无辜的人们,否则,在正义面前,在法律脚下,网络诈骗注定要被撕成碎片。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