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天龙八部》,相信许多人会想,慕容家父子一心想要复国,却为何不招兵买马,学习行军打仗,却一头撞入江湖武林中去奔走呢?实际上慕容家父子跻身于武林,行走于江湖,乃是为当时的形势所逼,而且他们在武林中笼络人心,收买人马才是他们唯一能行的出路。金庸先生在这方面的设置其实是紧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慕容家若不是跻身于武林行列,而是到处招兵买马,专做带兵打战之事,怕是没到慕容博这一代,就已经被诛族了。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1)

一.为了保存复国的希望,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慕容家只能跻身于武林。

慕容复的祖宗慕容氏,乃鲜卑族人。当年五胡乱华之世,鲜卑慕容氏入侵中原,大振威风,曾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好几个朝代。其后慕容氏为北魏所灭,子孙四散,但祖传孙、父传子,世世代代,始终存着中兴复国的念头。中经隋唐各朝,慕容氏日渐衰微,“重建大燕”的雄图壮志虽仍承袭不替,却眼看越来越渺茫了。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大将慕容彦超,威镇四方,他族中更有一位武学奇才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的高妙武功,当世无敌,名扬天下。他不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但天下分久必合,赵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龙城武功虽强,终于无所建树,郁郁而终。但复国遗志却还是代代相传,如此在慕容龙城数代之后,传到慕容博手中,慕容龙城的武功和雄心,也尽数移在慕容博身上。

慕容家图谋复国,在他们看来是中兴之志,但是他们身居大宋,此时宋朝大统,他们此举便是大逆不道,作乱造反。是以像慕容博等历代继承人,虽暗中纠集人众,聚财聚粮,却不敢露半点风声。其实也正是因为当时这样的政治环境,才迫使慕容氏一族为了保留复国的希望,而跻身于武林,奔走于江湖。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2)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因而在他建立大宋之后,为了防止“陈桥兵变”这样的事再现,“重文抑武”便成了有宋一代的基本国策。文风鼎盛,武事不兴,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文人饱读圣贤书,一根筋的忠心事主,科举等仕途之路便捷,朝廷取士的数量又多,谁会冒险去做造反这种杀头诛家灭族的事。再加上社会清平,人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慕容家想要明地里招兵买马起事,无疑是不可能的。只怕一聚众招兵,就被朝廷给灭了。

因此,想要保存复国的希望,这种事就只能暗着来。慕容家虽然不敢明地里招兵买马,但历代继承人暗中一直都有在做纠集人众,聚财聚粮的起事准备。为了积蓄力量,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只有把目光瞄向了武林。更何况起事造反不靠武人,难道要靠文人上战场去打仗不成?跻身武林,也能更好的掩饰他们的复国意图。而武林侠客,江湖中人,多讲恩义,只要给予恩情,他日起事不怕没人听从号令。因此,慕容家历代继承人,在江湖上行走,就是多做急人之难,济人之困等事,以期结交知交好友。

慕容氏数代积聚,家财豪富,慕容博拿到江湖上使用,出手豪阔,气派非凡,急人之难,济人之困,结交了不少知交好友。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只是慕容氏心怀大志,与一般江湖人物所作所为大大不同,在寻常武人看来,自是极不顺眼,再加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头流传,渐渐地竟致众恶所归。 鲜卑人来自北国,雄武骠悍,慕容氏为避风头,才迁到了江南苏州水乡,那向来是文雅柔弱之区,以免引人注目。到慕容博这一代,已经是迁居数代了。由此,姑苏慕容立足于江湖,慕容家也变成了武林世家。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3)

二.慕容博与慕容复父子为了复国大业,他们都是呕心沥血的付出。奔走江湖,暗中积蓄力量,寻求起事之机,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小说中有多处写慕容博等暗中收买人马的情节,他们的做法,一般是对武林人士,各门各派给予恩义,传与黑色“燕字旗”,以慕容家作他们的背后靠山,换他们听从号令。比如在小说第十三回中,慕容家四大家将之一的包不同,就与阿朱两人恩威并施,成功传出“燕字旗”,将青城派和秦家寨两个帮派收入慕容家麾下。这两家皆于内外交困之际,当家武功才能皆不足以带领自己帮派独立于天地之间,衡量利弊,虽说就此成为他人部属,名声既大受损害,行事又不得自由,但从此得保安全,自以接这小黑旗为善。因而接过燕字旗,即表自此遵奉姑苏慕容氏号令,决无异心。

司马林与姜孟两位师叔低声商议了几句,便走到包不同跟前,双手接过小旗,躬身说道:“青城一派今后谨奉慕容氏号令……”……包不同哈哈大笑,说道:“好极,好极!”左手拿出一面黑缎小旗,交在他手里。姚伯当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高举过顶,转身向群盗说道:“众位兄弟,咱们秦家寨今后齐奉慕容氏号令,忠心不二,生死不谕。哪一位不愿意的,大可退出秦家寨去……”群盗轰然说道:“我们一同追随姚大哥,此后遵奉姑苏慕容氏号令,决无异心!”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三章》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4)

这是小说中有明写慕容家成功传出“燕字旗”的,其他过往被收入麾下的又不知有多少了。况且恩威并施,有施恩收买人心的,自然也有通过立威,震慑依附的。不听号令,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结果,像青城派的前当家司马卫,依包不同的话意,就是因为不听号令,死在了慕容博的“斗转星移”绝技之下。通过这样不断传出“燕字旗”,慕容博成功暗中纠举了一批羽翼人马。后来慕容博之所以会到少林偷盗武功秘笈,也是为了这些羽翼更加壮大。可见,他们慕容家跻身武林,奔走于江湖,的确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慕容氏先祖龙城公创下一门“斗转星移”绝技,尽管这项能转移对手攻势来路的精妙武学,为慕容氏创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响亮名头,但却颇有“依人作嫁”的意味。心想,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学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绝技功诀,传授于暗中纠举的羽翼人马,则慕容氏复国实力将如虎添翼,更形壮大。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5)

而慕容复为了复国大业,更是四处奔走,连武功和终身大事都给耽误了。而且从小说中所给出的情节来看,他的政治嗅觉也是非常敏锐的,他也擅于把握机会,只是每一次机遇最终都与之擦身而过。比如聋哑谷参加“珍珑棋局”,若是功成,他便是逍遥派的掌门;七十二岛三十六洞群主欲攻上灵鹫宫,少林英雄大会中原群雄欲对付萧峰,慕容复为了将那些洞主岛主和群雄引为己用,又出头笼络人心,之后西夏王国招聘驸马,又给了他与西夏结盟之机;最终当段正淳与段誉落入他的手中,眼看段延庆有夺回帝位的良机,他又想拜段延庆为义父,借大理国实现复国。

这一些,哪怕是有一次功成,都可能缩短慕容复的奋斗历程。只是这些机会,最终都被“天龙三兄弟”给破坏了,皆与他擦身而过,还落下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生生把他给逼疯了。而随着慕容博出家,慕容复众叛亲离,慕容家后继无人,他们历来暗中纠集的羽翼人马,也就一哄而散了,最终还是没能派上用场,等于是慕容博白忙活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6)

实际上,任凭慕容家父子如何努力,他们最终注定都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始终得不到天时之利,这也是慕容博当年处心积虑,要去制造雁门血案的原因。慕容博时,宋辽交好,兵戎不兴,全无可趁之机。到了慕容复这一代,却因当年雁门血案的余波影响,导致慕容家的谋反意图逐渐被中原武林所知,虽有宋辽交恶的变化,却已彻底断了他们的起事之机。以此说来,慕容复被他爹慕容博坑了不少,这让他的复国之路更加举步维艰。玄悲和柯百岁等人之死的雁门血案余波,给他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他不得不多费心思去摆脱这些事件对他声誉的伤害。

总而言之,在当时特定地历史背景下,慕容家想要保存复国的希望,只能跻身于武林而奔走于江湖,掩饰谋反意图,暗中纠集羽翼,以寻起事之机。只是天时不予,无论他们如何奔走和努力,都注定终将难有建树。而面对天时不予,不甘碌碌无为的他们又只能冒险一搏,以创时机。而慕容博当年制造的雁门血案,后续的影响太大了,算是直接埋葬了他们的复国大梦。在少林英雄大会之后,慕容复其实已不过是在穷途末路中,作最后的挣扎而已。毕竟,为了一家之私欲,致天下苍生于不顾,当他们的野心彻底暴露之后,又哪有真正的人心所依附呢?

慕容复为什么没有恢复大燕国(这个原因让慕容家为了复国)(7)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