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1)

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有不少约定俗成的错误称呼,比如朝鲜人把水上强盗叫做倭寇,法兰克人成了重装骑士的代名词,克罗地亚人也和某种骑兵关系密切,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少哭笑不得地场景。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2)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3)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4)

“倭”在中国文字里的原意是“身材矮小的人”,日本人至今都觉得倭国听起来和倭瓜类似,是对他们的蔑称。倭寇的原意就是来自倭国的强盗,倭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083年的朝鲜,朝鲜是倭寇侵犯时间最长的苦主,因此朝鲜神经质地把一切善于乘船作战的强盗都称为倭寇。沙俄入侵中国东北后,清朝政府抓了朝鲜的火枪手当壮丁。朝鲜军官也详细记录了当时的作战情景,他们把在黑龙江流域乘坐船只往来如飞的哥萨克人称为“罗刹倭寇”。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5)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6)

如果哥萨克们知道倭寇的准确含义估计会暴跳如雷,因为倭寇们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很多还不到),身子小身上某个部位也就普遍不大(少数变态除外),这可是关系到男子汉尊严的事情。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7)

在中世纪地中海东部,法兰克人成了欧洲来的骑士的统一称呼。法兰克是中东政权对法国的称呼,因为法国是欧洲骑士制度最发达的国家,三大骑士团中有两个是法国人创建的,耶路撒冷王国的王室也来自法国。中东政权认为法兰克人是基督教国家中最强大的,对来到圣地的骑士都称为法兰克人,就像英国把东亚裔都叫做“中国佬”一样。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8)

拜占庭帝国财大气粗,但兵源从来都很紧张,在十字军展示了自己的战斗力后,就对欧洲骑士打开了方便之门。到拜占庭帝国参战的欧洲骑士们也被统一称为法兰克人,别管英国骑士、德国骑士有多不开心,但拜占庭人就是喜欢这么叫。拜占庭帝国的鼎盛时代能给小亚细亚、色雷斯等地的高级军官开出40金镑的年薪,给马其顿等地的指挥官开出30金镑的年薪,给他们卖命的“法兰克人”也有类似的高薪,因此骑士们也就欣然接受了这种称呼。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9)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10)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11)

拜占庭帝国还有著名的瓦拉基亚步兵,这只部队最早以维京人为主,拜占庭的君主们也喜欢这些拿着战斧砍人的维京好汉,把能举着大斧头砍人的好汉都叫做瓦拉基亚人。在11世纪挪威王子哈拉尔德就在拜占庭军队中服役,并在拜占庭的内乱中发了大财,他回国后抢到了挪威王位,并入侵了英国。哈拉尔德给征服者威廉当了垫脚石,哈罗德战败后,大量撒克逊战士也被迫远走拜占庭。由于这些撒克逊人早年跟克努特大帝手下的维京战士学习过维京斧法,因此也被拜占庭人称为瓦拉基亚人。跟着瓦良格人讨生活的罗斯人,也被拜占庭人的财富吸引,变成了瓦拉基亚人。

有什么礼貌却不失爱意的称呼(原来我们常说的都是错的)(12)

在近代的佣兵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拿着长枪、盔甲很少的骑兵都被叫做“哥萨克”或“波兰人”,而拿着马枪、手枪和自卫短兵器的轻骑兵则被叫做克罗地亚人。交战时克罗地亚人是侦查、抢劫的主力,“哥萨克”或“波兰人”也负责一部分冲锋任务。

这些约定俗成的错误和民族没啥关系,只和战斗方式有关,所以指挥官们才不关心对面到底是哪个民族的军人,他们只关心如何应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