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职场新人期间碰到了不少坑爹的事情。

我之前实习的一个公司,每天加班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一个同事说着急回家有事,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能不能帮他完成一点工作。

鉴于同事之间的感情,我不太好拒绝,于是说我不一定有时间,晚上再看,同事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下好了,天还没黑,同事就打卡下班了,领导问起来,他说我已经把任务交接给别人了。等于他默认前面我已经答应他了,那天晚上我哼哧哼哧加班到10点才搞定。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1)

在回家路上,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不讲道理呢?

1.不讲理是一种野蛮的优势。

其实不讲理的人在社会上活的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一个泼妇和贵妇起矛盾的故事,讲的是泼妇骂街无非就是骂人,撒泼,被人围观也不怕,人越多表演欲望越强。但是贵妇不一样,感觉跟泼妇一起在众人面前对骂会丢人,最终就是赔点钱了事。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泼妇更野蛮,更不讲理。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2)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文明肯定是比野蛮高级的。但是一旦两个人发生冲突时,往往野蛮的人更容易胜利

因为文明人是有一套自己的规则的,比如道德、法律等等,越是文明的人,他做事情的底线就越高。反过来看野蛮的人,他们就不一样了,打架没有招式,全靠本能和一股狠劲,和文明人相比,这个就是一个优势。

打个比方,平时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一定要第一个上。如果上车晚了,就拼命往前挤,你要是回头告诉他别挤了,他还会倒打一耙说你怎么动作这么慢。这个时候讲究文明的我们,可能已经懵逼了,并且开始检讨自己的语气是不是过激了。

越是不讲理的人,他的本能越强大,更接近于野蛮,容易变成野蛮的胜利者

2、做事情的回报更高,风险更低。

不讲理的人之所以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做事情的回报更高,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漠视

回报=收益-付出,不讲理的人可能提高了收益,也可能减少了付出,从而提高了做事情的回报。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插队这件事情屡见不鲜,不讲理的人直接排到队伍前面,这个时候他节省了时间成本,本来别人要花1小时排的队,他就用了5分钟,极大地减少了付出,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回报。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3)

另外不讲理的事情,其实大多都处于道义层面。什么意思呢?

还是拿上面的插队来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插队受罚了呢?我猜肯定不多,在我的派对生涯中,插队的人顶多我去骂他一下,让他遵守规则,排到后面去。

但大多数时候连像我这样指出问题的人都很少,大家看到插队,只会在心里生气,暗暗嘀咕这人素质真差。

有一次我在汽车站买票时特别观察了排队的人,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动售票机,大家都是上窗口买票。

排队的人大多在玩手机,前面的人动一下,后面的人跟一下。这时候突然有个人往队伍最前面一跑,钱和身份证递到了窗口。

不仅售票员没有任何意见地帮他买了票,后面的人也没有反应,仿佛是默默认同了这个行为,但我清晰地听到我前面的小姐姐骂了一句脏话。

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会助长这些人的嚣张气焰。当做坏事的风险很小时。很多原本善良的人也会忍不住去做一点坏事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看到有人插队成功了,排在后面的那些人自然会选择更快的方法,也到前面去插队。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4)

但如果每次看到不讲理的事情,我们都能让他承担相应代价的话,我相信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

3.一般人是如何不讲道理的

小时候我经常听过的一套人生理论就是: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考上好大学。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过不上好的生活。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5)

以前的我经过父母的洗脑循环,也觉得这一套理论逻辑十分严谨。但其实这都是不讲理的逻辑谬误,不讲理的地方在于,这些事情都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就算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可以通过某个特长被一所好大学特招。

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出生活中这些不讲理的逻辑谬误呢?

阿里·阿莫萨维在《神逻辑》中列举了常见的19种逻辑谬误,让你能找到某些神逻辑背后的错误,脱离我们的思维惯性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6)

我选了三个比较常见的来分享一下:

①轻率归纳。

也就是在归纳结论的时候,样本太小,没有代表性

比如最近热议的谎报身高问题,据说每一个身高170cm的男生其实都是169cm及以下。从数据上来说,这就是一个轻率归纳的不讲理结论。

大部分人可能身边会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于是立马就认可了这个观点,但实际上这样的人不一定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7)

②乱赋因果

把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件事,直接安排上了因果关系

比如之前提到的洗脑循环,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考上好大学。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过不上好的生活。

再举一个例子来理解:

有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消耗巧克力的数量,和国内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高度相关,但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天天吃巧克力,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③虚假两难

在碰到选择问题的时候,告诉你只能选A或者B,没有其他选项,但其实只要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CD选项

不讲理的人都是哪种人(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8)

比如辩论的时候,经常是分正方和反方,这就是AB选项,你通常只能选择站在正方这边,或者支持反方的观点。但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你可以支持正方的某个观点,同时也支持反向的某个观点。

举个例子,要不要上大学这个问题,不是只有要,和不要两个选项。你可以说经济条件允许最好少,如果经济不允许,先看看能不能搞到助学贷款再决定要不要上。

等下次朋友跟你说,发了工资就该你请客的时候,别再词穷了,要学会反击

作者:潘大帅,一个没有感情的读书机器,帮你推荐最靠谱的书籍和最实用的阅读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