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每一头牛,都没有白死。

这是说潮汕牛肉火锅的美味可口的。这几年传统锅鸳鸯锅大锅小锅炭锅电锅齐上阵,说起来“我爱哪一家”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心头好——潮汕牛肉火锅火了起来。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1)

但这么大需求,就算潮汕人人养牛,也搁不住这种吃法——过去市场需求量小的时候,农户牵牛赶集,就地宰牛分送各食铺,不经过冷冻、排酸,运到餐桌时间在4小时内——这也是潮汕牛肉火锅最大的特点:鲜红的牛躯干挂在店里,隔着明亮的玻璃,厨师现切现卖。现在不同了,活牛从外地运抵潮汕,饲养一阵再用——颇有点出国镀金的意思。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2)

说到牛肉新不新鲜,有三点:颜色鲜红光亮、弹性良好,肉纹饱满;脂肪部分乳白色或呈浅奶黄;气味有股腥气;触感微干不黏手——这是新鲜的。

广东菜崇尚食材本味,潮汕牛肉火锅也不例外,用的就是牛骨汤。不同于大部分火锅汤嘌呤高不能喝,潮汕牛肉火锅的汤是可以喝的:舀一勺芹菜到碗里,牛骨汤沸腾后,浇上去——芹菜不能丢进锅里,会串掉之后牛肉味。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3)

沸腾了的牛骨汤在召唤食材:先压小火,保持小沸状态——火太大,外层秒熟,里面还是血水;多煮一会儿,又会老硬;还要随时撇去血沫;肉也不能烫太久——每次放少量肉在漏勺里,下水抖散,勺微微抬离水面沥一沥,再浸入汤里,重复两三次,眼见着血色褪去就收手,才口感上佳。

不了解烫肉顺序和时间也不用愁,每个店里都在菜单写明顺序和时间。一般是从瘦到肥:嫩肉,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匙柄,匙仁,脖仁,吊龙伴,吊龙,肥胼,胸口朥。因为清水锅注重吃原味鲜甜,先烫肥肉会导致汤底浑浊和浮油,影响后续肉味;牛涮完了,才能加别的。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4)

牛肉类包含脖仁、吊龙、吊龙伴、匙仁、匙柄、胸口朥、牛腩、嫩肉、肥胼、三花趾、五花趾——脖仁柔嫩多油脂,鲜甜爽口有嚼头,而且,不是每头牛都拥有质量高的脖仁,天时地利牛和,上好的脖仁加上店家的细心处理才有的吃;吊龙是牛脊背,软嫩细腻而肉汁鲜甜饱满;吊龙侧叫吊龙伴,带些肥,更加香滑可口;匙仁(匙皮)肉中穿插细筋,非常鲜嫩;匙柄是匙仁靠下部位,无论肥瘦,中间会有一条明显的肉筋纹路,入口柔软又超弹,极有拉伸感;胸口朥(胸口油)牛前胸肉部位的一块脂肪,大而肥的牛才有,新鲜呈白色,有嚼劲;冷冻后发黄,口感爽脆;牛腩是嫩肉和肥胼之间;嫩肉位于臀腿部,甜度高,涮之前滴几滴油拌匀一下,软嫩滑溜;肥胼(双层肉)是薄切牛腹部夹层肉,肥香,带着厚厚一层皮下脂肪,好的可以看到厚厚一层脂肪和红肉的分层,可遇不可以求;花腱(脚趾肉、三花趾)肉质酥脆,汁水甜鲜,切片纹理像树叶;五花腱(正五花、五花趾)筋比三花腱更多,纹路也更明显,口感也更为脆弹。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5)

潮汕的明星牛肉丸用腿肉制成,铁锤捶打,拌盐和胡椒,再把肉糜挤成丸子,丢进热水成型,表面光滑气孔细小均匀,弹脆紧实;牛筋丸则加多筋肉,口感更脆,汁水更丰盈。

牛内脏类包含牛舌、牛心、牛肚、牛百叶、牛粉肠、牛筋、牛精神:牛舌切的薄,烫过后特别脆;牛心不含脂肪,清脆扎实;牛肚是牛第二个胃;牛百叶是牛第三个胃,切成细条,清爽脆口;牛粉肠是十二指肠,口感粉糯;牛筋牛韧带,煮后透明,极有嚼劲;牛精神是胶质稠厚的牛鞭。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6)

吃了这么一轮,涮锅清汤不浑浊,才叫“涮得一锅好肉”。

此刻,牛骨汤里白萝卜酥软透明,主食粿条、配菜炸腐皮和蔬菜才下锅。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7)

潮汕牛肉火锅酱料必不可少沙茶酱,也有混合使用普宁豆酱的——据说清汤锅底诞生之前,潮汕牛肉火锅就是沙茶锅底。

沙茶酱看名字就是舶来品,原料有虾米、鱼干、鱼露、花生、芝麻以及葱蒜头、辣椒、五香粉等,口味复杂有层次。每个火锅店自己调配的沙茶酱都是不传之秘;此外还有酱油、清油、辣椒等一些新兴口味的加入——无论酱料怎么变化,其目的都是补充提升牛肉鲜味,丰富而非掩盖牛肉味道。

没有一头牛能逃离潮汕(潮汕的每一头牛)(8)

吃个明明白白,这就是对得起每一头牛了。


来源:红楼梦中话红楼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南澳百事通团队,致力于传播潮汕文化,宣扬潮人精神,也不遗余力的提供汕头南澳岛的住宿、餐饮、游玩等服务。来南澳岛不知道怎么玩,可咨询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