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杞木李氏为西平郡王晟公的后裔,自如陵公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由吉安吉水谷村徙居萍乡西部的杞木,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今已经700多年综合《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2015年)和《谷村李氏族谱》(2017年重新整理版)的相关记载,梳理杞木李氏的世系源流和字派如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湖南李氏始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湖南李氏始祖(萍乡杞木李氏世系源流及字派)

湖南李氏始祖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为西平郡王晟公的后裔,自如陵公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由吉安吉水谷村徙居萍乡西部的杞木,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今已经700多年。综合《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2015年)和《谷村李氏族谱》(2017年重新整理版)的相关记载,梳理杞木李氏的世系源流和字派如下。

一、晟公至始迁祖如陵公的杞木李氏世系

1.晟【西平郡王】—2.10宪【江西观察使,岭南节度使】—3.1游【袁州刺史】—4.2丕—5.2遵—6.华—7.2唐【谷村始祖】—8.3光澈(“澈”字系借用,实际应为去掉三点水改为王字旁,但电脑字库中无该字)—9.2河—10.遂—11.1仁霸—12.2宗元【月冈派祖】—13.2用期【元潭派祖】—14.4衎【元潭派四房祖】—15.2士举—16.1嗣兴—17.1一元—18.2三复—19.5国弼—20.吉翁—21.继善—22.如陵【杞木始迁祖】。

二、如陵公至景昌公的杞木李氏世系

晟公22世如陵公,元代元贞二年丙申(1296)由吉安吉水谷村徙袁州萍乡杞木,为杞木始迁祖,衍生出萍乡杞木李氏一族。迁徙过程及生殁暂无考。原葬杞木丫基山龙形,改葬上杞木简家屋后虎形,辛山乙向,有墓碑界石。配赵氏,葬向同。—23.县(字显宗,生殁暂无考。原葬杞木炉前山船形,改葬上杞木简家屋后虎形,辛山乙向,有墓碑界石。配许氏,葬杞木龙形)—24.景昌(字右八,生殁暂无考。葬上杞木简家屋后虎形,戌山辰向,有墓碑界石。配陈氏,葬杞木炉前山船形)。

三、源公至“三元”的杞木李氏世系

(24.景昌)—25.源【杞木一世祖】,字惠远,1344~1406。元至正四年(1344)甲申二月二十日子时生于上杞木(今下埠镇光华李家村柏树下)。自如陵公于1296年由吉水谷村徙居萍乡西部的杞木,至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经75年,历四代,先祖源公才算正式入籍杞木(归圣乡大宁里三图十甲),源公时年27岁,终于有了类似于现在户籍的身份。明永乐四年(1406)丙戌五月十五日巳时源公殁,葬上杞木简家屋后虎形,辛山乙向。配胡氏,元至正五年(1345)乙酉八月初八日未时生,明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七月廿日寅时殁,葬上杞木简家屋后虎形,辛山乙向。

杞木李氏于清同治六年(1867)在杞木牌坊下始建祖祠“源公祠”,堂号为“敦睦堂”。自1867年建成源公祠至1949年的不到一百年时间内,杞木李氏的三元五宗四十一支系,共建有祠宇享堂50多座。十分遗憾的是,这些祠宇享堂几乎全部毁于二十世纪“文革”期间,只剩下一间建成于1870年的爵公祠得以幸存。该祠堂已于2016年翻修一新,改称为杞木“李氏宗祠”,为杞木李氏族人保留了一个感念各辈先祖筚路蓝缕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激励后人与时俱进为家为国发奋图强的精神家园。

(25.源)—26.1秉健[26.2秉顺,生三子,其中27.2维屏(字邦人)和27.3维城(字怀人)二人,成年后因贸易川省夔州府(今重庆市奉节县)未回原籍杞木,生娶不详。如果重庆市奉节等地李氏族人的祖上有维屏(字邦人)和维城(字怀人)记载或传说的,可考虑是否为杞木李氏迁入?欢迎有意探讨的族人联系本文作者]—27.1维藩(字价人。如今的杞木李氏,皆为维藩公的后裔)—28.1百福(字绥之,1422~1493。配谭氏。百福公生“三元”,奠定杞木李氏根基)—29.1元青,29.2元高,29.3元泰(简称“三元”)。

四、“三元”至“啟”代的杞木李氏世系

29.1元青—30.达—31.2宣—32.1纲—33.4根有—[34.1録—35.1舒煜(字会盟)、35.2舒灯(字四盟),往湖南湘潭,未回杞木,生娶不详]34.3铎—35.1舒熛(字奋元)[35.2舒煇(字膺盟)、35.3舒燿(字熙盟),往湖南湘潭,未回杞木,生娶不详]35.4舒昌(字盛廷)、35.5舒焜(字玉廷)—......

29.2元高—30.1遥—31.宫—32.1缙—33.棠森—34.1钗材—35.舒荣(字开盟)—......

29.3元泰—30.1遂—31.容—32.1组—33.1敬潭—34.2鎤—35.1舒池(字景元)[35.2舒魁(字显盟),往湖南湘潭,未回杞木,生娶不详]—......

即杞木“三元”的后代“舒”辈共有五舒[舒煜(字会盟)、舒灯(字四盟)、舒煇(字膺盟)、舒燿(字熙盟)、舒魁(字显盟)]往湖南湘潭,未回杞木,均生娶不详。如果湖南湘潭等地李氏族人的祖上有该五舒记载或传说的,可考虑是否为杞木李氏迁入?欢迎有意探讨的族人联系本文作者。

留在杞木的五舒(舒熛、舒昌、舒焜、舒荣、舒池)衍生出众多后裔,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

自源公11世起,杞木李氏开始有统一的“字辈”:“舒—常—之—啟”四代,即35.舒(晟公35世,源公11世)—36.常—37.之—38.啟,由此开启杞木李氏发展的新纪元。

杞木李氏自源公为一世祖(晟公25世)起,至上述“啟”代(晟公38世),已发展至14世。

五、杞木李氏首修族谱并确定字派排行

李氏在杞木繁衍生息近500年后,于清乾隆乙卯年(1795)启动族谱修撰,至嘉庆壬戌(1802)历七年而成。“谱之修,自乾隆乙卯夏敬斎倡订,阅七寒暑,斟酌校定,迄嘉庆壬戌冬而始行梓”。由源公14世(晟公38世)族长啟煌公作“初修序”。

初修序开宗明义:“谱犹史也,史载国姓编年,谱纪一家世系;二者虽有大小之殊,然其为不可无,则一也。凡李氏多本游公为自,出则由袁郡之东门,以及分宜白芒、吉郡之谷村、丰城之湖茫,莫非一本之所分”。

“吾家宗,系谷村支分,月岗派,衍元(玄)潭。自元时,如陵公徙萍西路,世居杞木。传至源公,乃于洪武四年立籍定甲,兹故列为第一世祖”。至此确定源公为杞木第一世祖。

杞木李氏首修族谱确定,从晟公39世(源公15世)起,以“学成应有光宗日,德茂定多显祖人”十四字依次取字派行,每字为一代。即晟公39世(源公15世)起的杞木李氏世系字派为:39.学—40.成—41.应—42.有—43.光—44.宗—45.日—46.德—47.茂—48.定—49.多—50.显—51.祖—52.人(源公28世)。

自1802年完成首修族谱后,至1933年的131年间,杞木李氏相继进行了第二至五谱的续修,分别是:

二修谱,修成于清道光甲午年(1834),由源公15世孙、族长学治作“重修序”。

三修谱,修成于清同治甲子年(1864),由源公16世孙、族长成敬作“三修序”。

四修谱,修成于清光绪戊戌年(1898),由源公18世孙、族长有林作“四修序”。

五修谱,修成于民国癸酉年(1933),由源公19世孙、族长光满作“五修序”。

六、杞木李氏六修族谱并确定第二批字派

由于时局动荡,打破了一至五修谱大致以三十年为期续修的惯例,与五修谱时隔整整60年,杞木李氏于1993年完成族谱六修。

由六修族谱编委会作“六修序”。为适用人口发展之需求,六修谱拟定新增杞木李氏承接首修谱“人”字派之后的字辈为:“吉芦根深发节大,祥开南杞振西平”。即新增杞木李氏世系字派为:(晟公)53.吉—54.芦—55.根—56.深—57.发—58.节—59.大—60.祥—61.开—62.南—63.杞—64.振—65.西—66.平(源公42世)。

七、杞木李氏七修族谱及其特点

杞木李氏六修族谱后,恰逢盛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逐渐回归,“中华世界李氏宗亲会”、“中华西平忠武王李氏宗亲联合会”相继成立,“中华李氏要求回归并弘扬尊祖敬宗、礼让孝悌诸传统道德,呼声日炽”。

杞木李氏的有识之士获悉《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简称《世界李氏通谱》)的相关消息后,于2011年9月倡议提前编修杞木李氏七谱并决定与《世界李氏通谱》对接,并将七修谱命名为《世界李氏通谱·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以下简称《杞木李氏七修族谱》),据七修谱“凡例”记载:“吾杞木李氏族谱之七修,距1993年六修谱已20余年;因应中华(全球)李氏通谱亟需,兹提前(祖制为30年一修)起步纂修西平杞木李氏七谱。此次续修以五修、六修谱为续编基础。五修谱内容力求原文照录;六修谱册惟取其1933至1993约60年期间变迁谱料,以资录用参照”。

《杞木李氏七修族谱》的资料收集截止于2013年2月,修成于2015年3月。从倡议、普查并收集资料、编修核对到出版印刷发行,前后历时三年半。由七修族谱编委会作“前言”,七谱主修、源公21世孙李日就撰“七修序”。执行主修李德芳、李德胜,主编李正平、李德辉,总监李志人,编委及参与人员众多。

《杞木李氏七修族谱》的编排方式分“艺文”与“齿录”两大部分,凡八卷,16开本。正式出版的书号为ISBN978-7-5158-6961-9,印数1-2560册(套)。齿录部分收录约20000人,按照最新梳理的“一祖三元五宗九房四十一支系”编次;艺文分载于第一卷和第八卷,内容“既有后续综述,亦有先人所辑谱牒文献,其体式兼及祠记、寿文、像赞、诗赋、对联、书信等,既可披览西平杞木李氏迁徙、发展、变化轨辙与大量家乘史料,亦可了解中华李氏家族之辉煌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这是《杞木李氏七修族谱》区别于一般族谱的特点之一。

2008年12月3日,“《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纂委员会”和“世界李氏文化研究总会”联合发出“关于启用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通知”,认为《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应“遵从自皋陶起下自101世开始套用李宗仁先生生前所撰写的百字派行”。为此,杞木李氏七修族谱编委会在《杞木李氏七修族谱》中,特别汇总编制了一份“世界李氏百字派行·西平忠武世次与杞木谱系派行对照表”,该表同时列出了“杞木谱”、“西平谱”和“世界谱”的对应关系,杞木一世祖源公对应西平郡王晟公25世。虽然“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倡议并未获得全球李氏族人的广泛认同甚至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此处不作详述和讨论),但《杞木李氏七修族谱》整理的该对照表,对于杞木李氏世系与西平李氏世系的对照关系非常明确、查询方便,本文所列杞木李氏世系均按照该表中与西平世系的对应关系列出。这也是《杞木李氏七修族谱》区别于一般族谱的特点之一。

虽然《杞木李氏七修族谱》编修时对接了《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并采用了“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倡议,建立了杞木李氏族谱世系与西平谱世系和“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的对照表,且基于上述认知在“凡例”中提出了“杞木派行延至(首修族谱的)‘显—祖—人’字辈排满为止。据此,六谱新增‘吉、芦、根、深、发、节、大、祥、开、南、杞、振、西、平’派行则不拟使用”的倡议,但鉴于“世界李氏百字派行”目前并未获得广泛认同且存在争议,杞木李氏在首修族谱时确定的十四字派行“.....—显—祖—人”字辈排满后,是否真的启用或者弃用六修族谱所拟定的第二批十四字派行,恐怕只能留给时间去检验。

作为西平堂李氏的族人,尽管跨越了千余年的时间更迭以及从陇西到洪州(现南昌)、袁州(现宜春)、庐陵(现吉安)再到萍乡西部的广袤空间距离的变化,杞木李氏的世系从晟公一直延续下来,是《谷村李氏族谱》和一至七修《杞木李氏族谱》所确认无疑的。

附注:

1.本文资料主要参考《杞木李氏七修族谱》第一卷、第八卷和《谷村李氏族谱》(2017年重新整理版)。

2.本文的世系编号以西平郡王晟公为一世祖,编号为1.晟,后同;杞木李氏世系以源公为一世祖,并参照“西平忠武世次与杞木谱系派行对照表”统一编排自晟公起的世系编号。

3.世系编号的“XX.XX”数字中,小数点前的数字表示自晟公起的XX世,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所列者在兄弟中的排行,数字是几即表明其排行第几。世系编号的小数点后无数字者,为单传或未查阅到详细记录。

4.本文作者为杞木李氏“日”字派,源公21世孙,晟公45世孙。有28年从军经历,现居广州。


注:

本文刊载于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会刊《家风》第七期(“族史宗风”栏目)第3页-第9页(该期《家风》于2020年6月正式发行),2020-6-26转载于本人的微信公众号。


未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

凡夫看世界,坐井观天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