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我们在进行任何一种消费活动时,都是既包含了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行为。准确地说,消费行为受到消费心理的驱动。

随着近些年网购的兴起,许多非理性的购物行为频频出现,如透支购物、囤积癖,等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然而,很多人在购物狂欢之后就开始后悔“买的这些都用不上!”

在很多家庭中,伴侣往往戏言:“每逢购物狂欢的时刻,我就想方设法地把密码锁死,让老婆停止败家。”

看似玩笑地调侃,却道出许多人对于“非理性消费”的忧虑与无奈。要想去做出改变,我们需要去探究“剁手购物”背后的原因,从而去进行改善。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购物狂欢”呢?从消费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来进行解读该行为。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1)

购物狂欢

从众心理:缺乏主见,习惯盲从

人们都喜欢凑热闹,尤其对于一些广而告之的事情尤为热衷,比如当下较为流行的购物狂欢节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羊群效应」足以解释购物狂欢的行为。

心理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个体的从众跟风行为。羊群平时在一起时,经常盲目地左冲右撞。当领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当你看到一些价格很诱人的商品时,再加之很多人去购买,此时你也会产生强烈的购物冲动。而这种冲动与羊不假思索地跟随领头羊的行为如出一辙。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2)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造成诸多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对于一些在生活中缺乏主见、习惯盲从的人们来说,很容易在从众心理的诱导之下做一些“事后后悔”的举动。

当你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你只看到了低廉的价格,购买的人很多,而往往忽视其实用性。当这波购物热潮逐渐消退后,你看着自己所得的物品时才幡然醒悟,这些物品你都不需要。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风,以免后悔。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3)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容易冲动,注重新颖

购物狂欢人群除了从众之外,也存在求异心理。求异心理,是指寻找或接受新奇的东西来学玩的一种表现。

「求异心理」会促使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求异消费,倡导“人无我有,与众不同”,假如大家都一样,那么便不能凸显个性。

用求异心理来解释人们“购物狂欢”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释,即:多变性、随意性,以及缺乏勤俭节约。

对于新事物的追求原本是好事,任何人都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但是过度地追求新颖却不可取,因为这种行为背后往往会导致一些家庭问题的出现。

正如我们开头所提到的“伴侣抱怨”一样,许多非理性消费引起的家庭矛盾在近些年尤为凸显,多发期往往也跟随“购物狂欢节日”所起伏。

所以,我们在追逐新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家人的感受,以及对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把控,保持最为基本的理智与家庭和谐。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4)

家庭矛盾

求异消费很少是自主产生的消费冲动,更多的是受到外界宣传所营造的热烈氛围所引起的消费冲动。人们在面临铺天盖地的新鲜事物,往往会较为随机地进行感性选择,随着自己当下的最为强烈的购物意愿去选择消费,其消费行为较为随意。

新事物早晚会沦为旧事物,这一点无法避免。而对于新事物追求所引发的新旧物品更替,很多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旧物,最终导致闲置,很是浪费。

总体来说,求异心理所导致的购物狂欢容易导致冲动消费,在不断更替的新事物中逐渐地迷失其中,不可自拔。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5)

消费冲动

攀比心理:喜欢炫耀,自尊心强

当你看到自己的闺蜜正在用新款的包包,当你看到兄弟在炫耀着自己新买的手机,当你看到邻居老李头向你展示着最新款的渔具,你会作何感想?

你定会感觉对方向你炫耀,你心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不忿,并想去把对方比下去。因此,你也要拥有新款包包、新款手机、新款吊具,以此挽回自尊心(颜面),这便是消费心理学中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mind of rivalry) 消费心理的一种。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程度,决取于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

攀比心理极易造成追逐消费热点、超前消费,以及抢购等现象,将个人消费行为逐渐地导入误区。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6)

嫉妒、不忿、消费冲动

我们需要明晰攀比是出于自我虚荣心与外界宣传的影响,其中的关键便是我们自己,而非外界,因为你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消费意向。

当你看到他人拥有你没有的事物时,在产生嫉妒、不忿、消费冲动的时候,你只需要扪心自问:“我需要这件物品吗?它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当下有没有可替代的事物?”

如此便可以有效地抑制攀比心理的产生,从而保持基本的理智,以免陷入不断攀比的漩涡之中。

心理学家凯利的人格认知理论指出,不管事实怎样,认知才是关键,心理障碍的根源是认知偏差。对于攀比心理,我们不缺乏理智,而是常常忽略理智,这需要我们对于自身消费行为全面地进行复盘,借此唤起理智的出现。

一个人喜欢购物什么心理(为什么有些人执着于)(7)

攀比

结语

我们之所以执着于“购物狂欢”,往往出于从众、求异和攀比。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心理行为进行改善,让自己可以去“理性消费”。在消费行为中注意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变化,尽量避免冲动、非理智消费行为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