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写在前面: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为了求取功名,马戴只身来到长安,科举不第,投谒无门,在灞上寄居多年,依旧仕进无阶。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人在失意落寞的时候,对家的思念就十分强烈,特别是在那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深秋时节,归心愈甚。

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久滞异乡,又怎会不思念故乡的亲人?只是自己已然“岁暮见华发”犹自“平生志半空。”,又怎能轻言放弃空手而归?

日暮乡关何处是?登临望远,以慰乡愁,只是,凭栏远眺,天涯落日,哪里望得见故乡的身影?临风听暮蝉,唯余不尽的怅惘而已,这首《落日怅望》就是彼时心境的写照。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1)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唐 马戴《落日怅望》

简译:

那空中的片片孤云和天边归巢的倦鸟,只消片刻的时间就能飞越千里,想我离家日久滞留他乡,归期不定,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空叹息。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余晖反照秋山,一片火红,远山像着了火一般,临水而立却不敢看水中的倒影,只怕自己亦非昔日的容颜。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2)

赏析: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对于游子而言,日暮乡关,天涯路远,从来都是心中的最痛。

马戴少年离家,客居他乡多年,辞亲远游原为求取仕进之阶,奈何三十余载空蹉跎,对于乡愁,相较于他人而言自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岂无故乡路,路远未成归。”,为什么久滞关中不返回故里,他在《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一诗中给出这样的答案。

马戴的具体籍贯并不确切,一说是河北省曲阳县,而《唐才子传》则记其为陕西华县人,如果是后者,他所谓的路远之说就不成立了。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盛唐诗人常建落第后恐回乡遭人耻笑,选择留在长安继续攻读以期来年再考,而这也是大多失意学子的首选。

马戴滞留关中久居灞上,更多的也是为了心中的这份执念,不功成名就,怎好回归故里?而这乡关之愁则就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楚。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3)

这首《落日怅望》写作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从其颔联二句推测,应该是他客居灞上未中进士期间,日暮思乡,慨叹身世,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马戴这首五律历来被世人所推崇,全诗以乡愁为主线,曲折地寄寓了身世之愁,情景交叉落笔,使得此诗极具艺术感染力,读来动人心弦。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诗的首联写景,凭栏远眺,孤云疾飞,倦鸟归巢,它们都有极快的速度,千里的路途亦不过只时片刻而已。

独自莫凭栏,这日暮时分的孤云和归鸟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愁,颔联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不言惆怅,早已满纸生愁,不说归心似箭,实则早已望穿秋水。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4)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颈联再次转为景物描写,火红的夕阳从高大的树梢下沉,远处的秋山笼罩在落日日余晖里,直到暮色四合。 此联既写出了诗人伫立之久,也写出了其内心的怅然若失,看日落西山,感年华流逝,叹岁月蹉跎,心中涌上更多的犹是失意和怅惘。

最美的景,最失落的人,最深刻的痛,此刻的诗人唯有逃离,高楼暮色令人窒息,那么临水徘徊会不会缓和彼时的焦虑呢?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再次转入抒情,少小离家老大未归,壮志难酬,理想未竟,辛苦奔波,身心疲惫,这沧桑的岁月早已消磨了青春的容颜,即便是临水也不敢望向水中的自己了。

孤云是愁,倦鸟是愁,滞留是愁,日落是愁,临水亦愁,句句不言愁,字字都是愁,怅惘之情再起,全诗至此结束,唯留袅袅余音令人回味。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5)

写在后面:

马戴,字虞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姚合等结为挚交好友,彼此之间往来密切,多有诗作唱和。

年年消壮志,空作献书人。”,马戴的求仕之路极为坎坷,直到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才终于得中进士,这年他45岁,人生已入不惑之年。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虽然仕途的开始比预想晚了些,但总比那些穷极一生都无法入仕的学子们要幸运得多,如此想来,马戴也并不负平生所望了。

马戴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多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灞上秋居》、《送人游蜀》等,都久被传诵,有《会昌进士诗集》传世。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这首《落日怅望》也是马戴比较著名的五律,虽然描写乡愁和身世坎坷,但却不显衰飒,全诗意境深远,余韵绕梁,堪称佳作,值得一读。

宋朝关于乡愁的古诗(晚唐诗人描写乡愁的五律)(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