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番禺大石街出现新冠确诊病例,大石街党工委迅速发挥五级基层组织架构作用,即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辖内重点区域人员核酸检测工作。大石街银湾社区党支部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抓严抓实抓细,积极发动社区党员下沉到一线,高效有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1)

银湾社区核酸检测现场

在两轮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大石街银湾社区党支部全面发挥基层组织架构力量,通过召开紧急部署会议引导社区网格党支部向网格党小组发动宣传,再由党小组延伸党员责任区做好动员工作,经过多层联动,共有40多名党员志愿者踊跃报名到场支援。他们下沉社区一线,始终坚持在分配的工作岗位上,不辞劳苦,向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做好引导工作,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使银湾社区的防疫工作建立起一道坚固且充满正能量的防线。这一群可爱可敬的党员志愿者,来自不同阶层,不分性别,其中不乏夫妻档、父女档、退伍军人、在职教师等,他们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都饱含着一个个动人可歌的故事。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2)

黄晓辉和女儿黄思锐在维持秩序

黄晓辉,银湾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员服务工作室负责人,一直热心社区事务。当接到党支部的指令后,他迅速在党员群中发动第一网格15名党员报名,并与同为党员的女儿黄思锐一同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全程坚守岗位。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3)

郭强协助群众录入信息

郭强,是一名军人转业的警察,去年6月辖区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期间,闻讯现场志愿者人手短缺,因手部骨折在家中休养的他立马带伤赶往核酸检测现场,投身到志愿者服务当中。今年再次开展核酸检测,他二话不说又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为居民保驾护航。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4)

林尧欣在引导群众入场

林尧欣,锦绣银湾小区物管经理,参与了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社区内大大小小的抗疫行动,哪里需要他,他便充当什么角色。发动锦绣银湾小区内的保安人员、物管人员、清洁工人,一同投入到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中。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5)

邓银芳坚守在疫情防控服务岗

邓银芳,退休职工,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一轮不落,甚至连日报名为社区的疫情防范岗点站岗服务。在本次第二轮核酸检查的那天,她胃病发作仍坚守在服务岗位上。第二天,她又冒着严寒早早的出现在社区疫情防范岗的岗位上,在这位老党员身上,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6)

李超和他的妻子

李超,作为退伍军人的他,长期热心社区党建工作,拉着妻子一同参与本次志愿服务,主动申请驻守在出口位置,他说:“很多绿色通道出来的居民都需要搭把手的,我妻子眼神好,我力气大,哪需要我们帮忙,我们可以立马看清上前助力!”米应洪、黄锡辉,两位一同共事的辖区优秀教师,多次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搭档上阵,长时间坚守在“扫码区”岗位,一遍一遍地重复提醒现场排队等候检测的居民提前录入个人信息,并耐心逐一指导不懂操作的居民,为他们解决问题。谢小佳,积极认领过社区“微心愿”的她,由于需要照顾家庭的关系不能亲自参与服务,便让自己的丈夫到现场替她贡献一份力量。她的丈夫对社区工作人员说道:“有什么活都可以交给我,我把小佳的那一份也补上!”当晚,小佳的丈夫一直坚守到核酸检测结束,在收尾的工作中仍不遗余力的帮忙收拾现场、拆运铁马。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7)

李飘飘在维持秩序

李飘飘,下班后立马奔赴检测现场接力,收尾工作都是脏累活,可是这位女党员丝毫不在意、不退缩,搬桌椅、清垃圾一样不落。

每一张笑容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忙碌身影的背后)(8)

马志刚提醒群众出示穗康码

韩伶,去年及今年均参与了社区人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马志刚,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从日常的垃圾分类站桶指导,到上门动员居民接种新冠疫苗行动,再到本次的核酸检测服务工作,总是默默地在为这片土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最令人感动的是,年过七旬的党员曹延生、顾香琴夫妇,当天晚饭后看到网格党员群发布现场还需要志愿者支援的消息后,夫妇两人急忙来到现场报到...就是他们,银湾社区党群服务队的党员和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疫情不退,绝不后退的担当,用一颗颗赤诚的心,谱写新时代的赞歌。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袁辉 通讯员 陈家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