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动乱变革不断,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不断加深。墨子的兼爱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兼爱思想在精神层面进行反映,就形成了天志明鬼思想。

墨子希望鬼神等超自然力量,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解救老百姓于水火。

尽管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时代局限性,其学说自身依然带有很大的矛盾和不足。

对于墨子思想的理解(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1)

兼爱思想在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可能为统治阶级所奉行。而鬼神是虚无的,所谓上天对君主权力的监督与奖惩制度,其实只是心理暗示和道德约束,不可能真正达到约束统治者的理想状态。

《墨子·天志下》中记载:“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墨子认为能监督和赏罚统治者的只有比君主更“高级”的鬼神,而非百姓。

对于墨子思想的理解(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2)

这种主张也常常使得广大劳动者在残酷的剥削下,拼命降低生活的要求,拼命多做工,不敢萌生人和反抗的念头。”从这方面来看,墨子并非积极鼓励底层百姓作斗争,而是处于被动的等待状态,这不仅没有达到为底层人民发声的基本要求,甚至打压了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对于墨子思想的理解(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3)

此外,在墨子的天鬼思想中,人的地位始终被放置在鬼神之下,这与春秋战国时期要求凸显人的价值的时代趋势相反,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倒退。在墨子认为行事的标准应以符合天的要求为最高宗旨,这就弱化了对人本身的关注。

孔子认为“子不语乱神怪力”,老庄提出“道法自然”等,这些都体现出诸子百家对鬼神持有怀疑态度,将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关注人与社会。而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正是与孔子思想相悖,与社会发展相悖。

对于墨子思想的理解(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4)

“天志明鬼”思想由于历史因素,并没有突破时代的限制,依然深受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地要求劳动人民安时顺命,麻痹了人们的抗争革命精神,这是墨子“天鬼”思想中最遗憾的不足。墨子后学在哲学层面上争辩的有神论与鬼神论并没有触及政治利益,小生产者的落后性亦由此展示出来。

墨子的“鬼神论”,其核心是在宗教层面上阐述和巩固“兼爱”思想。墨子认为天有意志,并将天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让鬼神帮助实行上天的意志,实施奖赏和惩罚,因此“天志思想”和“明鬼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为“兼爱”这一核心政治主张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墨子所谓的“天志”实质上就是他本人政治主张的体现。

对于墨子思想的理解(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5)

“君权神授”观念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而墨子的天鬼观代表的是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与利益,是小生产者意志的扩大、引申和幻想,从根本上说代表的是劳动人民,反映对统治阶级残酷压迫的反抗,目的在于限制统治者为所欲为。尽管墨子的宗教思想依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等级观念,但不能因此抹杀墨子为创造“兼爱非攻”、和平共存的理想社会而付出的努力。

在以上一系列原因分析下得出,墨子的天志明鬼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未知事物上,抛弃墨子“天鬼观”中对天、鬼、神的过度崇拜,回归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在对权力的监管上,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非依靠虚无的鬼神进行赏罚,建设法治社会。同时,我们应当发扬墨子天学中的兼爱、重义思想,劝导人们关爱团结,相互帮助,打破“物质至上”的社会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