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1)

编者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旅游市场的推动引导下,文旅融合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兴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旅游已然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互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遗产保护标准和完善遗产保护管理,成为未来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1144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63项、州级184项、县级881项。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了解非遗丰富内涵,文旅头条推出“红河非遗”专题,弘扬“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展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深层次的良好业态。

红河非遗系列稿件(十三)

乌铜走银是石屏历史上独具特色而驰名中外的手工业产品,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所谓“器精称乌铜”(引自袁嘉谷《异龙湖歌》),诗中称颂的就是乌铜走银工艺品。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为云南省石屏县岳家湾村抗金名将岳飞后裔岳永兄弟特创,历来为岳氏独家经营(石屏县志载)。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2)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苏继承制作的墨盒)

乌铜走银是以铜、金等贵金属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后做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金)走入细密的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再用祖传工艺使底铜变成乌黑色,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黄)分明的装饰效果,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3)

乌铜走银(金)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

炼制乌铜合金

用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纯银掺合其他十余种贵金属熔炼成乌铜合金。

锻制乌铜片

将合金以锻打、碾压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4)

乌铜片上錾刻图案

设计、剪材下料后在乌铜片上描绘出所需要的图案纹样或文字,线条应流畅,再用錾子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刻的深度根据乌铜片的厚度而定。

走银

乌铜走银工艺最精髓的地方,也是整个乌铜走银技艺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乌铜走银的技术关键在于“走银”工序,即怎样把银走到乌铜上。乌铜走银是用纯银银屑或纯金金屑填充到图案处,以“走”满为度。经高温处理,银屑或金屑与乌铜就自然熔为一体。

不掌握好适当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热原理,乌铜片上的银将脱落,或乌铜坯将被破坏。从金属的熔点和相融效果来说,把铜走到铁上较容易,而把银走到铜上难度较大。

乌铜走银就是以其繁杂的纯手工工序造就了其细腻入微的纯美艺术品。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5)

(乌铜走银茶壶 龙金虎 摄)

成型

焊接与组装是一件工艺品成形的关键,是任何一件乌铜走银工艺品必须的一个工艺,焊接与组装的好坏决定了一件产品的最终优劣。将走好银的乌铜片进行打磨、组装、焊接成型,或将制作好的乌铜片焊接组装在已设计制作好的金属器物相关部位上,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器物。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6)

抛光打磨

抛光打磨分为粗抛光和细抛光,手工打磨,将初成型的器物进行清理抛光处理(现在多用砂纸或砂轮作抛光处理),让其显出银白色线纹。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7)

捂黑处理工艺

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后,边捂边揉搓。通过长时间的手汗液与乌铜产生反应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生成一层自然的氧化保护膜,乌铜坯就呈乌黑发亮状态(这道工序也有相当的技术要求)。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8)

由于是纯手工工艺,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也相当的传统,主要工具有风箱、熔炉、铁锤、油灯、吹管(吹火走银用)、钳子、錾子(錾刻花纹用)等。发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喷枪,用于加热和走银工序上。走银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天然气等。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9)

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是乌铜走银的鼎盛时期,产品年产量达到3000—5000件,近销省内各县市,远销香港、国外。1916年“岳记福兴乌铜庄”岳应所制作的乌铜器获得昆明花朝会乙等奖。1936年在石屏举行的“个碧石”铁路竣工通车典礼上送的礼品是“岳记福兴乌铜庄”制作的墨盒。1959年,岳氏乌铜走银传人苏继承制作了“昆明西山龙门”全景屏风两块,一块送北京博物馆,一块留云南,是乌铜走银的代表性作品。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10)

乌铜走银制品多为墨盒、笔筒、酒壶、香炉、花瓶等日常用具,造型奇巧、制作精细,堪称艺术精品,具有收藏价值。经过数百年累积的冶金、錾刻、绘画等传统技艺也极具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

云南斑铜精品(红河非遗天下铜艺双绝)(11)

(金永才)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金永才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