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幕,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盟军时,率军去追逃离洛阳的董卓,结果半路遇伏,败得灰头土脸回来,到盟军大营一看,袁绍袁术等诸侯都正在饮酒,把曹操气得摔碗大骂盟军领袖袁绍:“匹夫竖子,不相与谋”。

古代庶子可以继承多少遗产(古代家庭一名庶子的身份)(1)

这一句话点到了袁绍的痛处,竖子是表示轻蔑的意思,但袁绍确实是个“庶子”,虽然是家中的长子,却是小妾所生,这一点也一直被他的弟弟袁术诟病。

在古代家庭中,庶子的地位确实很低,至于低到什么程度,每个朝代情况各有不同。假如一个古代家庭里分配遗产时,庶子能分得多少呢,简史君搜集了一些史料,大致分析一下各朝代的情况。

古代庶子可以继承多少遗产(古代家庭一名庶子的身份)(2)

夏商周王朝,庶子的身份低到尘埃。

那个时候是不是就有庶子这样的称呼不得而知,但在夏商时代,庶子无论爵位、财产都没有继承权,直至周朝正式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爵位禄位、财产都是嫡长子包揽,庶子没有任何继承权。

秦朝以商鞅“分异令”为基础。

强调庶子和次子在财产继承上都有平等地位,庶子终于也能分到家产。

汉朝对于财产的分割采取“诸子均分”的制度。

连未出嫁的女子也是有继承权的,但是对于爵位禄位庶子还是不能继承。诸位可能会奇怪,文章开头提到的袁绍也是庶子,在三国时期也是一方诸侯,他的身份是怎么来的?

看过三国的读者应该了解,袁绍生性迟疑,而且嫉妒心强,甚至连下属都容不得,导致官渡之战失去很多战机,败给了曹操。但袁绍并非一无是处,他虽是庶子,但家族显赫,祖上四世三公,在利用背景为自己谋福利这点,他比嫡子袁术要强太多了,所以袁绍的地位,是他借着家族声望挣来的,不存在继承什么身份爵位。

古代庶子可以继承多少遗产(古代家庭一名庶子的身份)(3)

唐朝在财产分配上将“诸子均分”推向法定基本原则,除了私生子,其他所有子女的利益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遗产主要来自于父辈的祖产,并非所有财产,唐代法律即明确规定:"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对于房地产这些固定财产如何分配,在唐朝也采用抓阄的办法来公平分配。

宋朝也在继承制度上更加完善,私生子如果能证明关系,也可以分到财产。而之后的朝代,对于庶子的继承权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变。

自夏启实行“世袭制”开始,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关于嫡子庶子继承制度的问题,都是围绕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来规定制度的,但多偏向嫡长子一脉,这也是受古代王室皇族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影响。根据史料来看,夏商周时期的庶子地位确实很低,对于身份和财产几乎没有什么继承权。

古代庶子可以继承多少遗产(古代家庭一名庶子的身份)(4)

直至汉朝才开始真正保护庶子的权利,但我们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身上能看出,西汉直到东汉末年,人们对于庶子的身份依旧看不起,直到一千多年的清末时期,同为袁姓的袁世凯位居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但因为是小妾所生,母亲连祖坟都不能进。

庶子身份低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时代的嫡庶之别,正如今日美国白人歧视黑人一样。并非白色就比黑色优越,先出生的哥哥就比弟弟聪明,更适合继承身份和财产,如果不涉及到“利益问题”他们一样都能和平相处。

简史大胆猜想,在冷兵器时代,正是因为嫡子先出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才逐渐有了嫡庶之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如果生活中也遭遇到类似的问题,千万不要学愚公妄想去搬掉对方心中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