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张熹珑编辑 |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粤港大湾区氢能产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粤港大湾区氢能产业(大湾区氢装上阵)

粤港大湾区氢能产业

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十来辆绿色的泥头车排布在工地现场,随着一声令下,缓缓行驶开始作业。

这不是普通的泥头车,而是广州黄埔区今年1月份首批推出的氢燃料电池泥头车。除了现场的作业车,共有500台氢燃料电池泥头车投入运营,外观上与传统燃料泥头车基本一致,但在驾驶室后方或车底处都装有电池组件,噪音也相对更小。

“除了泥头车,黄埔区内现有氢燃料电池示范运营车辆160余辆。产业方面已经引进近40家氢能上下游企业和机构。”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新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师法告诉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

加速练“氢”功的黄埔区实际上是大湾区各市区的缩影。作为21世纪的“最清洁的能源”,氢燃料不仅能在交通领域发挥绿色减排的作用,也能应用于钢铁冶金等能耗大头工业。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广东迎来氢能产业的加速期。

目前,广东省氢能产业总产值已超百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有超过500家涉及氢能业务的企业,并涌现国鸿氢能、南科燃料、鸿基创能等一批瞪羚企业。其中,国鸿氢能正开启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到70亿元。在今年3月已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进入IPO准备阶段。

“在空间规划的时候,需要预留新能源的输气管廊以及主要设施、储存点的用地。其次,需要形成产业集群。最后,对于这项尚未成熟、有一定风险性的产业,需要结合城市治理或空间治理现代化,采用大数据治理机制预控风险。”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助理代秀龙表示,在省内发展氢能产业,需要从试点先行政策探索,到集群发展,再到数据监管监控,一步步形成完整的链条。

佛山:一马当先的领跑员

佛山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一马当先,是名副其实的领跑员。对佛山市民而言,氢能源公交车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6年9月,全国第一条氢能源城市公交车示范线路在佛山市三水区率先开通试运行,首批投放11辆氢能源公交车。2018年12月,佛山禅城区投入营运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佛山成为全省首个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城市。截至2021年8月,佛山已累计开通氢能源公交线路88条,购置上牌氢能源公交车1000辆。

2018 年,佛山出台《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提出2020年佛山市氢能源相关产业累计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建设加氢站28座;2030年,产业累计产值1000亿元,加氢站57座。同年,丹灶镇建设了佛山仙湖氢谷,打造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

2019年10月,南海率先落成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这是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也是国内首座“油、氢、电”混合服务网点。同日,南海区的8个加氢站宣布正式投运。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佛山已集聚了约150多家氢能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推广应用了近15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形成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涵盖制氢及制氢加氢、设备研制、加氢站设计与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整车研发制造、氢能产品检测及设备研制、氢能标准制定等多个环节。

佛山氢能产业集聚区南海已聚集了超过100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今年1月,南海迎来“国家队”助力——国家电投集团规划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当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将建成国家电投集团膜材料、碳纸华南地区唯一的氢能产业基地,进一步丰富华南地区的氢能产业链。南海目前是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在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等城市,正式启动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拉开了广东城市群为期4年示范工作的帷幕。作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用广东城市群的牵头城市,佛山已建成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三大氢能产业基地,通过政策补贴引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技术研发平台。

“目前,广东市场上氢能企业较多处于观望状态。这是由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实施支持政策仍处于空白阶段,亟需明确城市群支持的对象、标准和兑现条件等问题。” 吴师法认为,更详细、明确的支持政策有待出台,如果相关政策仍不明朗,将制约应用场景的扩大和城市群示范的进行。

广州:拉动其他城市的先锋队

2020年6月,《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 审议通过,提出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构建氢能全产业链,强调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商业化也在加速。2021年2月,广州正式运营发布了全国首批500辆氢燃料电池自卸车。未来三年内,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将投入运营3000辆氢燃料电池自卸车。广汽集团相继推出首款面向示范运行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加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探索。

前有佛山布局仙湖氢谷、云浮打造氢能小镇,广州也不甘落后。2021年6月,黄埔区“湾区氢谷起步区”揭牌,规划建设氢能产业集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市场运营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打造氢能产业全产业链。

目前,黄埔区已成为广州发展氢能的先锋队,具有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重要依托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核心区等多重身份,率先出台了“低碳16条”“氢能10条”“绿色金融10条”等系列绿色政策,做出一系列成绩:规划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湾区氢谷等5大氢能产业园区;建成运营东晖、新南等5座加氢站;投入全市首条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首批41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吴师法表示,广州市黄埔区作为氢能产业布局较早的地区,产业链条初步完善,形成了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也仍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颈:“一是氢源不足且价格过高,受充装有限等原因外地氢气供应不稳定,本地氢气生产因需进入化工园区等原因短时间难以落地,已严重影响到氢能产业发展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任务的完成。”

其次是加氢站建设数量不足:“氢能基础设施受用地类型等因素影响建设相对较缓,现行政策规定在B41用地上建设的加氢站才可以对外经营,而建设在工业用地上的加氢站只能自建自用。”针对这一问题,吴师法认为制加氢一体站建设政策有待明晰,谷电优惠等政策也需要细化落地。

在拉动湾区氢能产业方面,广州也是一把手。2021年4月,广东提出重点建设广州-深圳、广州-珠海、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氢能运输走廊。在打造沿海经济带打造氢能高速通道、建设珠三角核心区加氢站方面,广州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今年3月,东莞市麻涌镇加快推进“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转型。有专家表示,麻涌镇发展氢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可以借力广州的人力技术资源,利用毗邻广州的优势,把广州的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技术和人才吸引到麻涌。

深圳:姗姗来迟的厚积薄发者

比起佛山、广州,深圳在氢能发展上虽然“姗姗来迟”,但近年来已经打下良好基础,呈现厚积薄发之势。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的统计显示,深圳市现有超过90家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布局的科技创新企业,龙头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共同发力,代表性企业包括氢蓝时代、中广核、深圳能源等。高校科研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深圳标准院、深圳计量院等机构也是深圳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成员。

在“十四五”规划中,深圳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2021年12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实施《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到到2025年,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去年下半年以来,深圳开通运营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这批氢能公交加氢20分钟便可实现650公里续航,有力推动当地低碳交通发展。同年11月,深圳实现“十四五”期间首个氢能产业示范应用项目投入实施——深圳“国际氢能产业示范港”交付首批示范运营车辆,搭载氢蓝时代公司132千瓦单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集卡在深圳西部港区投入运营。

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深圳企业的氢能装备频频出现在冬奥场所、火炬运输中。中集安瑞科提供40多套氢能装备,包括氢气管束集装箱、储氢瓶、智能加氢机等;中集氢能为主火炬的传递提供氢气管束集装箱和配套车辆。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以及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这些深圳力量功不可没。

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再到仿真测试平台搭建、模块化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从氢能公交开通、“国际氢能产业示范港”示范运营,再到为冬奥赛事保驾护航,深圳氢能产业正在加速中。《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显示,展望2035年,深圳市氢能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体系。

云浮:相对完善的氢能产业基地

时常被当成“小透明”的云浮在氢能发展方面却走在湾区不少城市的前列。根据《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的四个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中,除了广州、佛山、东莞以外,云浮也在榜上。

得益于佛山氢能产业转移,云浮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2013年起,佛山在云浮着手建设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2015年,国鸿氢能在该工业园进行注册,以此为起点吸引了一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加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逐渐发展为领先的氢能产业基地。

2017年6月16日,全国首条载客运营的氢能源公交示范线在云浮市正式投入运营,初期投入运营五辆氢能源客车。云浮称为继佛山之后,较早发展氢能源公交的城市之一。2017年12月, 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宣布与佛山市、云浮市开展战略合作, 启动加氢加油合建站建设,首启国内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成为加氢加油合建站的模式。

2019年8月,广东省第三批省实验室建设启动,并在佛山、云浮设立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分中心,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和国内领先的氢能核心技术应用转化基地。

在佛山的辐射作用下,云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上游引入制氢储氢企业,包括美国普顿制氢、北京科泰克车用储氢、广东联悦制氢等企业;中游有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模块生产厂商;下游则是终端用户以及运营公司,引入“广东电网综合能源示范”“深圳中博源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新能源车推广运营”等项目企业。

商业化生产方面,云浮当地已搭建五大平台:氢能公交客车整车生产平台、氢燃料电池批量化生产平台、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制氢加氢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平台、氢能商用车示范推广运营平台。

联合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云浮、佛山旨在推动省内加油站省配建加氢设施的步伐,构建相对完善的加氢网络。深化与南方电网、中国铁塔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研发和在应急车辆、通信基站等方面的示范推广。

粤西:借助传统产业优势

以传统工业为主要布局的粤西地区也开始规划加入氢能“朋友圈”,着眼于能源转型。不管是“南方油城”茂名还是“风电新城”湛江都有一定的化工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基础,有关基础配套设施如制氢储氢装备、管输系统都相对完善。

代秀龙告诉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粤西在乙烯、液体、高压走廊方面,本身基础条件比较好,“茂名水东、湛江港等地区分布很多油气管廊,在运输、供应上有优势”。加上粤西储能比较丰富,他认为该地区输能和储能的水平更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凌带来《关于支持建设湛江市氢能源产业国家示范基地的建议》,指出湛江具备发展氢能的优势:“湛江已布局核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具备联动发展氢能的条件,尤其是大规模布局制氢储氢项目的基础厚实。”在交通运输方面,“湛江海运、陆运、空运等交通网络布局处于加快发展期,将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乘用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船舶等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目前,茂名石化年产氢量达到80多万吨,年化工副产氢气量超过7万吨。作为南方重要的石化基地,不少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化工副产氢,有望带来大量廉价氢源,形成规模。

从粤西地区的发展规划来看,发展氢能产业也是势在必行。代秀龙提到,目前粤西地区合并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尤其是绿色石化产业方面,提出达到世界级的要求。根据茂名“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将绿色石化、化工新材料和氢能源产业培育打造成支撑茂名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试点方面,可以把湛江的钢铁产业、茂名的石化产业纳入。”在代秀龙看来,两地的石化产业都是高耗能产业,也是迫切需要从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的产业,因此可以首先考虑纳入试点试行。

2020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发布。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两处提及湛江:在湛江打造各具特色的前沿新材料集聚区、培育湛江氢能产业基地。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湛江被列入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现代轻纺、现代农业与食品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城市,强调在当地建设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相关规划的推动下,粤西已将氢能项目提上进程。2021年5月,茂名滨海新区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发挥港口等资源条件优势,开展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剑指世界级氢能产业基地。今年2月,中国宝武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