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1)

老子生于东周时期,其流传于后世的著作《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一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那么, 《道德经》中就记载了什么,能够被后世称之为万经之王?一直称赞至今奉为宝藏?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2)

一、天地万物的成因

天地万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兴衰存亡与运行规律是谁在主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个问题一直是探求而又不得其发的问题。

老子认为关于世界的主宰者是无法名状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勉强称其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一就是太极。

老子又说这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天地万物各有不同的秉性,这个秉性就是“德”。是天地万物的具体体现,而这个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说明道是天地万物来源的本体,德是道的具体功能体现。道通过德主宰天地万物。“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3)

二、君主为政之道

老子的为政之道主要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在无为的同时还要“无争”,要谦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为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江海因甘于处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处于万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语上对万民谦虚,也不要与万民争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提倡第二个为政之道就是“德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4)

三、兵家之道

老子的用兵之道主要有:

一是兴正义之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二是“不武”,不怒。“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认为“天恶强,勇于敢则杀。”

三是不客战。“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得尺。”

四是不轻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矣。”

五是示弱。这样可以让对方轻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时柔弱似水则无坚不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5)

四、人类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教导人类处世的观念哪怕是到现代的社会都是有很多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1. 柔能克刚

“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要学会象水一样随物就形,就不会有困惑,而且会很自在。

2、人要学会知足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人不可为名利所惑。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也不要追求盈满,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慈爱

这也是老子的“三宝”之一。要对世间万物无论善恶保持一种慈爱之心,因为万物皆道所生,德所养。而且所谓善恶只是所占的角度不同罢了。人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时就是一念之间。

4、节俭

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二。天下万物都是道所生,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学会节俭。不要将物糟蹋浪费,更不能暴殄天物。

5、不为天下先。这也是老子的“三宝”,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强,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6)

五、养生之道

老子非常注意养生。据史料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老子的养生之道:

一是清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

二是要顺其自然,老子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三是建立朴德,要见素抱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说明修身养性的重要。

四是要稳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7)

老子的智慧虽然是写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久远,却是对现在21世纪的人们依然可以起到指导意义,贯穿古今。

有人说,《道德经》就是老子写给后世的书。书中很多话语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意义非凡,很多成功人士的的心态,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道德经》的影响。像马云就经常读老子的《道德经》,虽然看的书有很多,但是这本依旧是随身携带看了上千遍的书。所以在这里,还是建议伙伴们读一读《道德经》。

虽然道德经只有5000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8)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600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9)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道德经蕴含的八大精髓(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10)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只需要68块钱,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重要的是要是想随身带在包里看,也不用担心书太过于厚重,四本一套,每一本相比一整本的《道德经》来说,就不会那么厚重。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