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1)

她的生命还有多久呢?

年届八十,两年前不慎摔伤,几乎无法自己走路,去年开始大脑也有点不太清醒,时不时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

就在前两天,家里没人的时候又摔了一跤,听说额头上缝了好几针。

也许对于她的儿子来说,现在只是在等着她这盏灯自己慢慢耗尽。他们早已没有了照料的耐心和精力。

她自己在清醒的时候经常念叨:怎么其他人都走了,我这个早该走的人怎么老是不走呢?

是的,也许她也活够了。这样凄凉的晚景还活个什么劲呢?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老人,他们年龄大了,生活渐渐无法自理,于是在儿女眼里成为包袱,尽着一点点顺带着的微薄的孝心,也就是有地方住,有饭吃,就算不错了。至于其他的,连想想都是奢侈。

长命百岁,这样温暖而美好的祝福,对年迈孤独,疏于照料的老人来说,也许是生不如死的代名词。

父母像宝贝一样把我们养大,可是等到他们老了,病了,走不动了,我们却或者无法在身边照料,或者只是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需求,或者视他们为包袱、负担,不管不顾。让他们活着成了一种痛苦,生命只剩下了等待死亡。

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2)

无法照料的遗憾

去闯荡,离家越远越好,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然而蓦然回首,发现父母已老到需要照顾的时候,才惊觉自己早已回不去了。

“父母在,不远游”,这样深彻的领悟,年轻的时候怎会懂得。

人到中年,想起千里之外的父母,竟然只有深深的无力感。能做的,也只有轻飘飘的想念和担心。

看着父母苍老的面容,衰弱的病体,曾经年少时“仗剑走天涯”的理想与包袱,化为了现在与亲人相隔千里之遥无法陪伴的满腹心酸。

老有所依,它的真正意思是悉心的照料与陪伴,让老人有继续生活的欲望与底气。

《老无所依》中,吕希的爸爸前一刻还在有说有笑地说他壮的跟头牛似的,然而下一刻便摔倒在洗澡间,再也没有醒来。

人的生命就是这样脆弱,老人更是如此。不知在哪个瞬间,你就再也见不到他。爷爷、奶奶、爸爸,三位挚爱的亲人离我而去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不曾在他们身边尽孝,甚至来不及见到他们最后一眼。

我们以为我们在外面闯荡,有出息了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我们以为现在交通高度发达,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已经不再是问题。我们以为等父母老了就把他们接来让他们一样享福。

可是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美好的想象罢了。你在外面闯荡,虽然每天一个电话,可是父母生病时仍然需要自己颤颤巍巍走到桌前给自己烧水做饭。虽然高铁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是你仍然无法做到一周回去一次,我身边有很多人,别说一周,就是一个月,一个季度也回不了一次家,想想来回周转的费用、时间,再加上一大堆忙也忙不完的事情,便一次次作罢。

那么父母老了,我们就把他们接到我们身边住可好?事实上,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就像把一棵老树从森林移栽到城市一般艰难和不适应。他们远离生活了一辈子的亲人、朋友、生活方式,在新的环境中会越发孤独。在儿女的家里,儿女再孝顺也觉得不是自己的家,像客人一般小心翼翼。

《老有所依》中,在江木兰的一再要求下,爸爸江开国带着爷爷来到北京和他们一起居住。然而两位老人却无比拘束,给他们拖地、做饭,看到孩子不爱吃他做的饭和菜就无比失落,觉得他们是江木兰的累赘。

在父母身边,是最好的孝顺。

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3)

不想照料的冷漠

江援朝和他的老婆幸梅应该是平常生活中很多子女的样子。老父亲有哥哥江开国一直照应着,他们便心安理得地当起甩手掌柜,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父亲有点什么事唯恐避之不及。江开国要到北京去做白内障手术,江木兰特意给叔叔和婶婶一笔钱,拜托他们照顾好爷爷。然而叔叔江援朝和婶婶虽然看在钱的份上答应江木兰照顾好爷爷,但当江木兰父女做完手术回到家中,爷爷已饿昏在家中躺在床上,房间里全是飘着菜叶的水,不知道厨房的水龙头已经流了多久……

木兰一气之下把父亲江开国和爷爷一起接去北京和她一起生活。叔叔江援朝一家从来连一个电话问候也没有。可是突然有一天,江援朝和幸梅千里迢迢从安徽桐城坐火车来到北京找爷爷,一改往日的冷淡和推诿,说是专门接爷爷回老家,给他养老。爷爷一开始不答应,他们就给爷爷买好吃的、泡脚,做各种承诺。狐疑的江木兰不知道叔叔婶婶为何一夜之间有了如此大的转变,于是便打电话给姑姑,从姑姑口里得知,原来爷爷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会得到政府10多万的补偿款。幸梅和江援朝便算计着把爷爷接回家养老,然后让爷爷把补偿款全部给他们买房,他们则答应给爷爷养老。

原来还是钱的力量大。

尽管百般不放心,看爷爷回家心切,江木兰还是答应让爷爷回家养老。可是如愿以偿拿到补偿款买了新房的江援朝和幸梅,却让爷爷住在堆满东西的杂物间,连肉也舍不得让爷爷吃,一到吃饭的时候幸梅就会阴阳怪气地提醒爷爷只吃饭不干活,是家里的负担。当得知爷爷得了老年痴呆后,幸梅更是催逼着江援朝马上给江木兰打电话,要江木兰赶紧把爷爷接到北京去治病,全然忘记了他们当时想要补偿款要接爷爷回家时的承诺。

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4)

吕希的妈妈在丈夫去世后突然中风,全身失能,躺在床上,她拒绝吃任何食物。直到儿媳妇江木兰动情地说出“妈妈,你不是我们的负担,你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只有你在,我们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她才慢慢地张开嘴巴开始进食。

老人最大的担心,便是成为儿女的累赘、包袱和负担。那样他们会丧失继续活下去的欲望。

就像江木兰的爷爷在幸梅指着他问为什么还不死的时候。爷爷喃喃地说:“爷爷是多余的,爷爷是你们的累赘……”,那种绝望谁能体会呢?

把老人视为包袱和负担,让他们在凄凉和伤心中度晚年,活着只想着快点离开这个世界,不再痛苦,也不再给孩子添负担。如果做儿女的让老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和感受,这将是莫大的悲哀。

奉劝那些视父母为负担的儿女们,多想想你们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对你们的百般宠爱,多想想你们老了以后的处境。

爱你年迈的父母,就是爱你自己。

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5)

无力照料的苦衷

吕希和江木兰都是独生子女,是典型的“421”家庭,夫妻俩一个在文化馆工作,一个在超市上班,有一个活泼可爱的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就像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一样普通。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在单位是骨干,正处于爬坡阶段,在家里是顶梁柱,一家老小都需要养活和照顾。

父母健康的时候,一切都看起来风平浪静,甚至可以帮他们做饭、带孩子、收拾家务,让他们轻松不少,时不时还能享受一下快乐的二人世界。然而只要父母的身体出现警报,一切都会在瞬间乱套。先是江木兰的爸爸发现眼睛需要动手术,接着爷爷谁来管便成了一个问题,木兰刚想着攒钱给爸爸和爷爷买个小公寓,把他们接到北京住,那边吕希的爸爸洗澡时突然去世,留下已经瘫痪的妈妈中风导致全身失能。两家老人的变故一下子让江木兰和吕希陷入困境之中,家里经济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补了这边的没有那边的,人手更是不够用,他们夫妻两又要管孩子,又要照顾两边老人,分身乏术,单位的工作也大受影响,三天两头要请假处理家里的事情,领导也颇有微词……

吕希和江木兰都是很孝顺的子女,对父母尽心尽力。然而家庭经济的拮据让他们无力给爷爷和爸爸在北京安家,让他们住的舒服一些。也没有办法给吕希妈妈找一个好一些的养老院,得到周到的护理。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他们疲于奔波,处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事情,没有可以帮衬的兄弟姐妹。所以夫妻俩时不时感叹:“要是能有个兄弟姐妹该多好啊!”

二胎政策的放开我不知道是否跟这部反映现实题材的剧有关系,但是放开以后所爆发的二胎潮也许正证明了这一点,“421”家庭结构确实带来了太多的困境和压力,让子女在照顾老人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像江援朝的儿子志新,虽然妈妈幸梅一直不愿意照顾爷爷,但是志新确实真心爱爷爷的,在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总是乱跑时,他决定和父亲江援朝一起轮流晚上陪爷爷,然而一天两天还好,时间长了晚上总是睡不好觉,让志新在白天工作时打盹,差点酿成大祸。志新回到家,跪在爷爷面前,看着迷迷糊糊的爷爷,哭着问:“爷爷,你怎么成这样了呢?爷爷,你让我该怎么办?……”

据说,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相应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仍处于初级和新兴阶段,但我们的老人却是等不起的,他们需要被善待。奉养我们的父母,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更需要我们做子女的首当其冲,再苦再难也不让我们的父母老无所依。

“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这样的遗憾发生。趁还来得及,好好奉养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带着希望、尊严和温暖安度晚年。

关爱父母老有所依(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