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5日电 题:一套港式招牌字体的“前世今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香港店招字体 一套港式招牌字体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香港店招字体 一套港式招牌字体的

香港店招字体 一套港式招牌字体的

中新社香港9月5日电 题:一套港式招牌字体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写字佬”李汉告老收档前,担心老友“招牌佬”李威日后无字可用,大方挥笔一口气写了5000字。

当厚厚一叠字帖传至李威儿子李健明手中时,“说实话没什么感觉。”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香港,“写字佬”多不胜数,各式招牌张扬地纵横交错,华灯之下霓虹绽放,自有一番繁华。所以想不到,有朝一日这景致会悄然绝迹,“李汉港楷”会成为需要保育的文化遗产。人身处洪流之际,往往懵然不知。

几十年前,在香港制作一块招牌,要特意找“写字佬”在原稿纸题字,然后依着字型切割成招牌字。

“字比李汉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他胜在人好。”谈起老友,李威先抑后扬地揶揄一番。当年旺角砵兰街一带有十多个“写字佬”,可谓卧虎藏龙,有时顾客订做招牌要得急,“当晚落订,第二天就要。”上哪里找人写字?李威也跟着急,每回皆是李汉施以援手,一来而去两人便熟络起来,成了固定“拍档”。

港式招牌字体粗劲硬朗,力图在招牌林立的街头远远望去足够醒目。李汉字体便有这一特征,更为独特之处在于“牵丝”,即一笔连尾。“这一写法方便招牌制作,节省用料之余,亦不再有部首零件散落难寻的烦恼。”李健明解释道。“出生纸”地址就在招牌铺的他,自诩与招牌有命定之缘,小学起便随父“入行”,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师傅”。

李健明从书架上抽出一个近20公分厚的黑色文件夹,里面是李汉离世前留下的字帖,纸张泛黄,有经反复翻页的陈旧痕迹。每个约4英尺大小的字被逐个剪下来,依照部首排列粘贴好。

这套字被数码化录入电脑前,整整二十年间,有如暮年将军,壮志凌云无奈力所不逮,少有派得上用场的时候。时移世易,本地招牌工业式微,一方面电脑逐步普及,电脑字体成本低廉、工序简便,取代各具风格的手写字,“以前的人做一块招牌很讲究,因为店铺动辄传三代,做成百年老店。现在店铺租金上涨,可能做一年就要搬迁。”另一方面,横出马路的招牌基于安全理由被特区政府清拆。于是,街头巷尾再不见“写字佬”。

2016年,李健明从电台节目得知台湾有字体公司,能把字体手稿变化为电脑字,他几度亲赴台湾学习,从此展开“造字”工程。

耗时逾三年之久,一套多达7000字的“李汉港楷”终于面世。困难并不在技术,而是繁琐,当年李汉照着字典洋洋洒洒写下5000字,却不是每个字都能用,“有的风格不一致,有的写得不好看。最后整理出来仅2000字左右。”剩下的唯有靠“砌字”,譬如乍加日是昨,加火是炸,数千字如是灵活衍生而出。

很多人问过李健明,为何要大费周章去修复这套字体?他反问,旧的事物蕴藏着智慧,为什么我不将它带来新的时代?“最好的保育、传承并不是将手稿放在博物馆展览柜中供人欣赏,而是令这套字体得以继续使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李健明以“李汉港楷”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印有潮语的招牌形状钥匙扣、图章、耳环等,颇受年轻一代青睐。那钥匙扣上,李汉的字迹写着时下所有人的心声:“早日除罩相见”。这种新旧隔空交融、对话实在奇妙。

融旧立新同样发生于李氏父子位于新蒲岗旧工厦内的工作室,耄耋之年的李威走路略显蹒跚,兴致不减地推出跟了他几十年的铁家伙们——抛光机、钻床、线锯机,运作起来“咔嚓”作响;隔壁两台高科技庞然大物UV平板打印机、镭射切割机,则属于儿子李健明。

在这里,新旧于岁月流转里久别重逢,也彼此照耀。(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