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奥尔夫:“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 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寻找素材;从孩子所能接受的能力范围出发.

幼儿园奥尔夫中文音乐(幼儿奥尔夫音乐)(1)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三、实践手段:

1、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2)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

(3)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

(4)嗓音的声响游戏。

2、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包括: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2)节奏:节奏模仿、固定节奏。有快、有慢。

(3)身体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动作,身体的造型,形体表演,即兴民族民间舞蹈。

3、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1)无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鼓类(跺脚)、木质类(拍手)、金属类(拍腿)、散响类(捻指)。

(2)音条乐器:铁片琴(高、中、低);木琴(高、中、低)。

4、听力训练。

训练孩子的听力应从辨别音乐开始(M氏的听力训练),教会孩子学会欣赏音乐,从生活入手选择音乐,如:地方的、幼儿熟悉的,按教学对象而定,灵活选材,这样孩子更易于接受。

5、奥尔夫音乐游戏

幼儿园奥尔夫中文音乐(幼儿奥尔夫音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