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跨过鸭绿江》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美国的政客们尽管很繁忙,可能也会抽时间再次观摩一下那场他们的前辈们输的面红耳赤的战争。

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鸭绿江”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江呢?可能除了辽宁和吉林的七八百万人口,其它14亿中国人未必知道这鸭绿江什么样儿?

是不是象天津的海河?或象著名的淮河?更著名的上海皇甫江、苏州河?更著名而古老的河南渭河和山西汾河等等这些几乎常年淌着污水而枯水季节几乎断流的小水沟?查《百度百科》:鸭绿江,来自满语,全长795公里。看这长度,一定会认为它和上面那些江河差不多,一条水沟吧!别忙,再看: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72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27.6亿立方米,水丰电站库容121.1亿立方米。这是一条中国屈指可数的大江,哪有这么大的水沟啊!

鸭绿江在历史上就很有名。隋炀帝杨广曾于公元611、613、614年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首发马步军113万余,攻占平壤。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高句丽盖苏文政变,杀国王自立年号,唐太宗发水军4万,战舰500艘,自山东泛海直取平壤,亲统马步军6万从陆路东征高句丽,在鸭绿水西岸与高句丽25万大军遭遇,敌我兵力悬殊无功而返。而水路大军直抵平壤,主帅阵前扬言如不投降便屠城,平壤军民惶恐拼命抵抗,屡攻不克只好退兵。从公元642年到666年(乾封元年),大唐共五次渡鸭绿江东征高句丽。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朝三十万大军曾沿鸭绿江与日寇交战。至新中国抗美援朝一战,鸭绿江便举世闻名了。

但是,遍查史书和古今文学作品,描写鸭绿江的片段只找到两篇文献,一是《闯关东》,二是《爱河向东流》。《闯关东》里朱开山的二儿子去长白山伐木,从江上放木排到安东上岸分钱,那放木排的江就是鸭绿江。其时间应该是1937年之前,因为37年水丰电站开工后,鸭绿江断航,木排再也到不了安东了。

cctv跨过鸭绿江讲了什么(跨过鸭绿江电视剧里的鸭绿江究竟什么样儿)(1)

现在鸭绿江上只有朝鲜那边还放木排,只能从上游放到临江上岸。这可能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放木排景观了。雁声寒的长篇小说《爱河向东流》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鸭绿江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少辉爬上了最后一道山岭,前方的视野突然开阔。岭下一条大江展现在眼前,两岸青山,一江碧水。举世闻名的鸭绿江,象纯净的蓝宝石镶嵌在山谷间,透过轻纱般薄雾,若隐若现地向宇宙展示着她的神奇与灵秀。”“岭下就是桃花村,二三十户人家。江对岸是朝鲜的清水郡(实名朔州郡),桃花村与清水郡隔水相望,著名的鸭绿江断桥——清水大桥就在这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人炸断了这座桥,阻止志愿军渡江。因为中美两国沒有宣战,炸桥时有所顾忌,朝鲜一侧桥梁被彻底摧毁,而中国一侧桥梁依然巍巍耸立。”“鸭绿江古称绿水,果然名不虚传。那水是绿的,水里的卵石、贝壳和一群群游鱼也泛着绿光。江边的沙子细细的、软软的,粒粒晶莹剔透。……夏天,游泳,摸鱼捉蟹,在沙滩晒太阳,舒服极了。有时游到江对岸,用糖果换来朝鲜孩子的小刀和钢笔,只要站在水里不上岸就不算越国境。江里的鱼鳖虾蟹特别多,一会儿就能摸半筐,烧上火一烤,那美味令人一辈子不忘。”“桃花村上游是一片偌大的江滩。夏秋丰水季节,那里是一片沼泽,鸟雀飞翔,蛙声一片,……。”“辽东山区的中秋之夜,月光如银,星汉灿烂。远山朦胧,雾霭如梦。微风轻抚,飘来稻谷的芬芳,带着浓浓的秋意。”

雁声寒笔下的鸭绿江,两岸青山,满江碧绿,鸟雀飞翔,鱼虾成群徒手可捉,一片丰美的原生态田园景色,中朝边境没有铁絲网,水性好的大孩子们可以见面交换物品。那时的江边居民都是饮用江水,绝无汚染,那是多美的景色、多好的生态啊!现在的鸭绿江,在临江上游两岸居民还饮用江水。从临江往下直到丹东,虽然仍是二类水质,却不能直接饮用了。

cctv跨过鸭绿江讲了什么(跨过鸭绿江电视剧里的鸭绿江究竟什么样儿)(2)

cctv跨过鸭绿江讲了什么(跨过鸭绿江电视剧里的鸭绿江究竟什么样儿)(3)

cctv跨过鸭绿江讲了什么(跨过鸭绿江电视剧里的鸭绿江究竟什么样儿)(4)

cctv跨过鸭绿江讲了什么(跨过鸭绿江电视剧里的鸭绿江究竟什么样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