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朝宋刘裕篡位起,历代新统治者对前朝帝王的子孙鲜有手下留情者,基本都是斩草除根,尤其是对其近亲,屠刀之下几无存者。这一恶习到了两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那里也没有改变。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自是蓄谋日久。他继位初期,为了示公于天下,乃奉逊帝柴宗训为郑王并安置于房州(今湖北房县),许以得行后周之礼。算是赵匡胤比较厚道,柴宗训才得以7龄禅位苟活到20岁而亡,至于死因无人可知。

因为此事毕竟是赵匡胤的心病,所以他留下誓约,遗命后世子孙必须善待柴氏后人,如违此约他们赵家必遭天遣。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残存的柴氏子孙在两宋时代生活的相当滋润。

按《水浒》上所说,柴进乃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因此家藏有太祖皇帝赵匡胤的丹书铁券,至于这一点,他在高唐州落难之时,柴进真拿不出所谓的丹书铁券,可见这里有水分,至少也就是柴进善于利用他的姓氏去炒作。

赵匡胤为什么抛弃柴家(存疑的柴进身世)(1)

柴进生活的时代恰好是北宋王朝日趋没落之际,生活在沧州又是当地大户的他开始不安分起来。你看他接待的南来的北往的宾客不是因为犯事被发配之徒,就是各地的不法分子。每遇人迟疑之时,他均大言不惭的言道:“休言你这点小事,你就是犯了迷天大罪我亦感收留!”因此上犯法之辈多敢上他处避难,而且真没人敢去柴进处搜寻,所以柴进之名天下皆知。柴进也因此结交了天下众多的好汉。梁山英雄中大名鼎鼎的林冲、武松、宋江都曾在柴家白吃白喝。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就是在柴进的支助下得以扯旗造反。

赵匡胤为什么抛弃柴家(存疑的柴进身世)(2)

关于这点,明嘉靖时大学者李卓吾在点评《水浒》人物时说的非常到位。他点评柴进说:“朱仝、雷横、柴进不顾王法,只顾人情,所以做了强盗。”然而事实上柴进之志远非朱仝、雷横二人所比,柴进在积蓄力量伺机一击而成大功。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自从宋江上梁山并逐渐掌控大权以后,柴进就彻底失去了利用晁盖大展拳脚的机会。由于小阴谋套大阴谋的高唐州事件,柴进不得不还没到时机的上了梁山,从此他的命运一直掌握在被毒死之前的宋江手中。

赵匡胤为什么抛弃柴家(存疑的柴进身世)(3)

梁山排座次时,柴进得以位列十位。宋江在率领梁山弟兄接受朝廷招安时,柴进始终处于招安的决策层。梁山受招安以后,柴进因为在平方腊的关键一役中,以假名柯引的身份成功的打入方腊的核心,从而为彻底干掉方腊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在回京以后成为沧州一方的统军大员。

宋江被毒死以后,柴进自觉曾为方腊的驸马,深怕朝廷放不过他,因此他明智的选择了称病辞官回乡,朝廷看见他姓柴的份上,终究让他得享天年,所以柴进也成了《水浒》梁山好汉中得以善终的几个人之一。至于他所说的那个所谓的宋太祖丹书铁券,始终没有见他拿出来展示过,连宋江这样他认为值得深交的人都没有机会一睹皇帝亲书的丹书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