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惊人,流传度最广,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每个人心中都会浮现出同样的三个字——《少林寺》!1982年,电影《少林寺》凭借平均每张1毛钱的票价,创造了超过1.6亿元的票房佳绩,一度形成“万人空巷看少林”的盛况。

时隔36年,经典重启,6月22日,电影《少林寺2》于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启动发布会,本片也是少林寺迄今为止唯一真正授权拍摄的电影。制片方代表、银都机构总裁陈一奇,总策划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影片总监制、编剧吴思远,当年执导《少林寺》、此番受邀担任《少林寺2》总顾问的张鑫炎导演均到场出席,共同宣布全新功夫大片《少林寺2》正式启动!吴思远更现场豪言:“一定要培养出下一个成龙”!

少林寺第二部电影(少林寺2经典重启)(1)

图说:吴思远放豪言要培养出下一个成龙 官方图

银都再续前缘,打造中国功夫大片


相比近年动辄10亿20亿的现象级影片,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以累计5亿人次的观影人数,创造当时超过1.6亿的票房奇迹,有机构折算过,如果按今天的票价,这部戏的票房将达到200亿起。《少林寺》当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源于它以真实质朴的方式开创了功夫片的全新格局:剧组不遗余力在全国7个省挑选演员,演员清一色都是武术家,真人真戏真功夫,采用完全不用弹床,不用替身,不靠特技剪接,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完成拍摄,使得家国、热血和侠义情怀都更真实地呈现到观众眼前。

发布会现场,银都机构总裁陈一奇特别向媒体展示了当年《少林寺》获得的一座极具意义的奖杯——1982年文化部颁给《少林寺》拍摄单位银都机构的电影特别奖,“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在文化部颁的电影特别奖中,这是唯一一次颁给了海外公司,以表彰《少林寺》的艺术成就。”陈总表示,银都出品电影超过500部,但《少林寺》是重中之重。“既然前作如此经典,我们如今要拍《少林寺2》也是压力不小,但我们觉得这个压力是源于我们要拍摄不让观众失望的好影片,要拍一部让它继续延续好口碑的好影片。所以在筹备期我们就请来了像张鑫炎、吴思远这样一批对这个品牌最有感情和责任感的大师为《少林寺2》把关助力。希望我们能做到让当下的观众接受让当年的观众共鸣。”

少林寺第二部电影(少林寺2经典重启)(2)

图说: 陈一奇向媒体展示了当年《少林寺》获得的一座极具意义的奖杯 官方图

据悉,今次,少林寺授权银都机构和上海神兵天将影业,重新启动《少林寺2》的拍摄,堪称是一次了不起的“再续前缘”。银都方面更透露,在筹备《少林寺2》的同时,也将82版《少林寺》原片送往意大利进行4K标准的修复工作,发布会现场还特别播放了一段三分钟的4K修复版原片。经典重温,令现场赞叹声、感叹声迭起。

释永信方丈盼热血传承“少林精神”


《少林寺2》是目前唯一一部得到少林寺授权认证的电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此番首次出现在一部电影的发布会上,引起现场媒体不小轰动。释永信对此次筹拍的《少林寺2》饱含期待,并表示希望它能像当年的《少林寺》一样广受观众欢迎。“大家知道1982年《少林寺》电影为少林文化弘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么精彩的一部戏,少林寺也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也不会把少林功夫推向全球。所以我们也希望电影《少林寺2》像1982年的经典前作一样,让新一代的年轻观众喜欢,希望这部电影把少林精神、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能够激励年轻人,发挥正能量。”

少林寺第二部电影(少林寺2经典重启)(3)

图说: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出现在发布会上 官方图

吴思远誓要为中国功夫片培养接班人


当年,电影《少林寺》创新性地通过“海选”方式,全部启用武术专业人士出演影片,全力呈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电影中螳螂拳、地趟拳、醉拳在内的很多从未在大银幕呈现过的中华武功绝活,引发无数观众争相效仿,甚至在海外上映后也掀起了“少林功夫热”。

发布会上,《少林寺》导演、此次担任《少林寺2》总顾问的张鑫炎回忆说,当年《少林寺》选导演也是一波三折,后来他决定接受这个任务,也让很多人觉得他“太狂了”。“当年就是大家一条心,有一个目标,没有人讲钱,没有人讲名讲利,就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争气,一个人要争气的话,什么事都能办到。”

少林寺第二部电影(少林寺2经典重启)(4)

图说:张鑫炎导演作为《少林寺2》的总顾问出席电影启动仪式 官方图

当年《少林寺》大胆启用年仅17岁的李连杰作为主演,从此开启了李连杰成为一代武打巨星的生涯。如今经典即将重启,《少林寺2》将如何选择全新的男主角?总监制吴思远当场公布了选角标准:“第一,武功必须要好,好中之好;第二,要年轻,这部戏里的主角一定是年轻人;第三,这个人要给人感觉很有正气,人品好,要有敦厚的样子。”他表示,自己对这部戏的雄心很大,“年轻人很多,学武的年轻人也很多,我相信一定能选出一个特别好的,最适合拍《少林寺2》的演员出来,我要再重新培养一个成龙出来。而且要为中国功夫片再培养一批新的接班人!”(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 孙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