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番禺区沙湾街文化体育旅游中心配合沙湾福涌小学自编自导自演话剧《革命烈士何小静》,以此致敬革命先烈,讲好沙湾红色故事。

沙湾福涌小学位于福涌村,学校专门编制了校本课程《先辈的足迹》并开设红色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学习的过程中,福涌小学的师生萌生了通过以话剧的形式来演绎何小静烈士的光荣事迹的想法,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沙湾的红色革命故事。

何小静是沙湾籍,17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皖南事变”后何小静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抗争,英勇牺牲时年仅20岁。就义前,她理直气壮地说:“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张家界红色故事之贺英(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1)

张家界红色故事之贺英(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2)

话剧整个编导过程近半个月,共50多师生人次参与。在编演过程中,师生们为了能演好每个角色,通过利用休息时间翻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故居等方式让自己了解、体会更多当时环境、人物心理的变化。话剧中道具是由师生、家委共同制作,服饰也是通过师生精心挑选改良的,通过点滴的制作、体验过程,深刻感受先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沙湾福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话剧不仅展示了的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心底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张家界红色故事之贺英(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3)

据悉,位于沙湾古镇旅游景区的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红色文化展馆已面向大众开放,沙湾福涌小学创作的这部话剧《革命烈士何小静》也在馆内的视听空间循环滚动播放,供到馆观众观看。

记者了解到,沙湾街辖区内保留了多处红色革命旧址,除了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外,还有广游二支队活动旧址(陈氏祖祠)、广游二支队活动旧址(潘氏宗祠)、沙湾北村抗日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遗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 沙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肖桂来 通讯员 沙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李波 通讯员 沙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缪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