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他们家3岁半的女儿,晚上总是做噩梦,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有半年的时间。

“妈妈,我害怕”几乎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朋友也非常烦恼,甚至还带孩子去看了医生,但是检查结果没有任何问题。而后,果妈便仔细询问了孩子的生活作息、接触的人和事物。

终于,果妈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原来,朋友怀了二胎,晚上非常嗜睡,但是女儿却精神得很,经常到了晚上10点还不愿意睡,缠着爸爸讲故事。

为了有个好睡眠,朋友说啥都不管用,后来爸爸说:“不好好睡觉的小孩,梦里就有大灰狼来吃掉他!”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1)

女儿是乖乖睡了,但是,噩梦也逐渐开始了。

为什么会害怕大灰狼?因为女儿看过《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爸爸说梦里有大灰狼,女儿就觉得,大灰狼真的会来到梦里吃掉她。

朋友回去询问女儿,是否如此。女儿说:“妈妈,我害怕大灰狼把我吃掉!”然后又是一顿大哭。

01 胆小,易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胆小,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恐惧。

比如,朋友家女儿变得胆小,就源自于爸爸口中的“大灰狼”。即便未来长大,她知道我们生活的城市中,不会有大灰狼,但是,她胆小的“习惯”可能会一直延续。

恐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偶尔出现害怕、恐惧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恐惧长期存在,那么孩子就将开始变得胆小。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2)

严重的,还会伴随生理上的变化,比如出冷汗、面色发白等等。

因此,恐惧不除,孩子会持续胆小,胆小便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02 孩子的恐惧,从何而来?

想要让孩子变得勇敢,那么就要让孩子战胜恐惧。

只是,恐惧从何而来呢?孩子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恐惧是动物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上古情绪”之一。对于大自然,人类本能的存在一些恐惧情绪,比如怕黑、怕陌生人、怕陌生环境等。

但是除去天生的恐惧,孩子还有很大一部分恐惧情绪,是“习得”的,而“习得”也分为“主动习得”和“被动习得”。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3)

主动习得

比如,孩子看电视,看到一个怪物张开血盆大口,再配上解说员紧张凝重的声音、人们恐惧的眼神,孩子体内的“恐惧情绪”便会被激发,产生恐惧心理。以后,孩子看到奇怪的东西,就会害怕;

比如,孩子在外玩耍,碰到一只穷追不舍的恶狗,甚至还被恶狗咬了一口,那么此后孩子再见到狗可能就会很害怕。

“主动习得”性恐惧,其实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4)

被动习得

朋友家女儿对大灰狼的恐惧,就完全属于“被动习得”。

被动习得,便是大人恐吓孩子为主,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长期的恐吓、不纾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只会越来越胆小。

03 如何与“恐惧”说再见

恐惧的产生,可能就在一瞬间,也有可能是一个过程。

但是,孩子恐惧的消除,一定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家长们除了要做好耐心地准备,还要知道该如何做。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5)

1、沟通,“套出”痛点

“套出”孩子害怕的点,一要看家长说话的艺术,二要看家长对孩子的观察细心程度。

朋友家是怎么都没有想到,原来是爸爸“威胁”的话所导致的。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游戏,但是于孩子而言,却不是。

只有“恐惧点”找到,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

2、理解,“缓和”痛点

有多少家长对孩子说过“别怕”,又或者说“有什么好怕的”?

每个人的恐惧点不一样,比如,有极少数人害怕羽毛类的动物,但是旁人就无法理解。

孩子的恐惧点,或许在家长看来,是一个完全无需恐惧的点。无论家长如何觉得,此时都该尊重孩子的“恐惧”。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6)

朋友对女儿害怕大灰狼这件事情,一开始无法理解,毕竟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可是一点都没有害怕。只是,孩子爸爸还是道歉了,并且表示,换成自己被这样恐吓,也会做噩梦的。

女儿的神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不再是紧张、凝重。

家长对孩子的恐惧表示理解,才能让孩子真正放下心房,去接受下一步“战胜”。

3、解决,“战胜”痛点

朋友在问清楚女儿的恐惧之后,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毕竟长达将近半年的噩梦,可不是父母一两句解释,就能完全消除的。

妈妈爱说孩子孩子胆小怎么办(胆小易伴随娃一生)(7)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过:“每个人做梦都是有目的的,梦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或情绪。当这种情感或情绪是不愉快、不美好的,噩梦就产生了。”

孩子做噩梦,和白天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一个3、4岁的孩子,还不会主动战胜恐惧,所以,朋友夫妇二人不只是不再恐吓孩子,而且也开始规划孩子白天、睡前的行为。

自那之后,都是爸爸带二宝,妈妈陪大女儿睡觉。睡前安抚、女儿噩梦中安抚,白天多做开心有趣的游戏等等,噩梦也终于越来越少。

“战胜恐惧”的要点,主要在于引导孩子去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