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几个南师附中初中(南师附中承办初中)(1)

图片来自荔枝新闻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美丽的新校园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数字化课堂

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科技创新交流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IB国际文凭课程项目学校。自1902年建校以来,南京师大附中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伴随中国近现代教育一起成长。110多年来,附中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附中校友中涌现出的院士就多达54位。

世纪风雨,培育“社会中坚”;历尽沧桑,不改青云之志。为了响应和配合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扩大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自2001年开办第一所分校——树人国际学校(现名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以来,南京师大附中发展成为具有5区6地13校的办学联合体,从名校集团化逐步走向了集团名校化,在提升了区域教育品质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南师附中有着114年的校史,在十易校名七迁校址的变迁历程中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附中办学联合体的发展是对附中教育理想最好的坚守,也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省党代表、南师附中校长葛军表示。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 璟

现象 南师附中承办初中,办一所火一所!

名校办分校,是责任,也是挑战。在附中办学联合体适度、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分校发挥附中文化、区域资源、特色发展的综合优势,成长为所在区域引人注目的“明星”学校。仅以初中为例,南师附中可谓办一所,火一所!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2001年,附中独资创办了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重视教师培养,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由国家必修、校本选修、学科活动、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思维训练等组成的特色课程体系。历年中考中,高分段、考入附中统招人数、总均分等指标都位列南京市前列,信息学、数学等学科竞赛成绩位列江苏省前列。目前,学校已成功实现由民办向公办的改制,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03年,附中与江宁经济开发区合办江宁分校,位于江宁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占地351663㎡,校舍20多万平方米。学段涵盖小幼、初中和高中。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民办学校之一,该校坚持创业、创新、创优,建立了15年一贯制的、个性化、立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构筑了立体、多元、个性化的激励表彰机制;构建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等。现正以文化引领、团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分校发展,创造了“江宁分校现象”。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2005年7月,附中与建邺区教育局合作创办了河西新城最早开办的公办学校——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河西新城最早开办的公办学校——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完善了河西新城的配套,在为附中提供优质的生源的同时,也拉动了河西新城的迅速发展。除新城初中本部外,又开办了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新城小学、新城小学南校区、新城小学北校区等,成为河西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城教育集团。

南京师大附中宿迁分校:2009年,附中与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合作创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现名南京师大附中宿迁分校)。学校追求“在课堂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办学成绩斐然。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2012年5月成立,在原仙林学校的基础上,附中与南京市教育局、栖霞区政府、栖霞区教育局合办九年制公办学校——南师附中仙林学校。该校成立以后,带去的不只是品牌,还有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2014年9月,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正式开学。作为保障房片区配套学校,南师附中选派的办学者们秉承附中传统,开拓创新,使学校在短短两年间发展成为栖霞区明星学校,在2016年栖霞区教育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荣获第一名。2016年10月15日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一行来到丁家庄,调研保障房片区民生安居工程以及综合发展状况,对学校的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解析

名校办好分校,不是简单“贴牌子”

名校办分校,绝不是简单的“贴牌子”!葛军表示,名校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要有方法,把握好限度地扩张才有效,这样不仅不会稀释教育资源,而且能够孵化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名校名师!

A 分校办学,秉承“附中精神”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举办分校的过程中,南师附中坚持选派学科业务能力拔尖,教学水平高,协调管理能力强,勇于创新与担当的管理者担任分校校长,他们将附中文化传统与地域发展特色相结合,很好地引领了学校高层次高品位的发展。

据了解,附中还健全校长管理机制,成立了办学联合体事务办公室,统筹协调分校事务,明确了《外派校级人员工作基本规则》,如组织规则、团队规则、议事规则等,确保规范办学。附中注重对于分校校长及骨干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召开办学联合体分校校长例会,成立了办学联合体小学联盟,邀请专家讲学指导,学习管理经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专题研讨。

B 慎聘良师,构建先进的培训机制

慎聘良师是南师附中114年来坚持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在分校的办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坚持。

据介绍,在分校选聘教师的过程中,办学联合体积极配合,把好教师进校关。另外,办学联合体每学年组织教师培训,分高中、初中、小学分别进行。办学联合体还利用寒暑假组织骨干教师研修,例如小学、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混合研修班,以传承南师附中文化,形成阅读与研究的共同体为目标,打破小学、初中教学界限,推动九年一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锐意实验,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附中百年办学历史上,锐意实验是附中人的精神内核。

比如,南师附中新城初中2010年率先实施了一项改革——数学外语学科捆绑分层跑班教学。“这项改革当时的阻力很大。”新城初中韩晖校长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一是家长担心孩子被分层影响发展,二是老师们负担一下子加重,相当于每天的课都要同课异构。“这个尝试是基于附中高中部在92-95年曾经做过的国家级课题——高中必修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作为初中我们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分层跑班锁定在数学和外语两门学科,分成提优班和培优班,原先的行政班级保留,只在这两个科目上课时进行跑班。这样的教学设置有利于每个孩子寻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力得到提升。虽然当时阻力很大,但现在却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而老师团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据了解,新城初中办学成绩一直保持高位发展,不仅出了南京市中考状元,而且学生的整体推进率非常高。

南师附中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课程改革。作为民办学校的附中江宁分校,开拓进取,不断进行课程的“一体化”、“立体化”研究。据该校张士民校长透露,目前学校的社团选修课已近200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D 建设文化共同体,建立督导机制

教育最大的力量来自文化的熏陶渐染。据了解,在附中分校的办学过程中,既注重将有形的附中文化元素引入校园,如附中校史文化,巴金、袁隆平等校友塑像等,更注重无形的精神文化的融入,通过课程资源整合共享、资深专家教师讲学、办学联合体课题、办学联合体学生阅读书目等形式,促进附中文化在办学联合体内的培植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办学联合体中各中学分校的毕业典礼主题均为“青春是美丽的”,这来自巴金为母校附中的题词,很好地诠释了附中学子的青春精神。附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步行者行动”在各个分校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行走路线开展,但都让学生在成长路上学会与自己成长的土地对话,感受坚持的力量。附中的科技文化节面向各分校开放,各分校选拔学生代表进入附中校园参与活动比赛,感受学长风采,指导生涯规划。

据悉,附中办学联合体负责组织会对各分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督导,督导成员来自办学联合体内各校资深教师,他们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检查教育教学文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各分校办学高位均衡发展。

作者:王 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