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帝王生前为自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园,而且希望自己死后不被打扰,尤其不希望有盗墓贼光顾。为此,很多王陵在修建之时都做了严密的防盗措施。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代帝王陵中能免于被盗的少之又少。

历史上哪个皇帝要求陪葬(两位著名皇帝都说死后要薄葬)(1)

究其根源,还是帝王陵寝中陪葬过于丰厚所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数的金银珠宝怎能不让人垂涎呢?因此,有少数帝王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在自己死后都声称陵寝之中没有陪葬或是少有陪葬,并且还立碑告诉世人——我的地宫中并无陪葬,少费那个力气。

但是经过考证,历史上有三位皇帝都声称自己是薄葬,可事实上却不是这么回事,不仅陪葬丰厚,而且还比一般的帝王更多,因此这也成为了一个精心编制的大骗局。

第一位是西汉汉文帝。汉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生活简朴的皇帝,他深知平常百姓生活的艰辛,因此,不仅自己常常穿着粗线布衣,还主张节丧薄葬,在《汉书·文帝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文帝修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致,不起丘垄,务从简约;陵内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专用瓦器随葬,以名节俭之志。”

可是,后来事实证明,这段记载就是个骗人的伎俩,汉文帝的地宫之中不仅有专用瓦器,还陪葬了大量的珍宝。因此,人们对汉文帝的这种表面做法,认为是欲盖弥彰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墓碑碑文上也有同样的内容:“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

历史上哪个皇帝要求陪葬(两位著名皇帝都说死后要薄葬)(2)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作为一代帝王,都是以天下为家,不会将人间的物品带入陵墓占为己有,如今我的地宫之中,就不会存放那些珍宝,只是以泥和木料做些陪葬的道具,这样就可杜绝盗墓者贪婪的欲望,免得他们惦记。

这些文字不但是写给大臣们看的,更重要的是给盗墓者看的。这种假象还曾一度迷惑了不少人,都认为唐太宗的陵墓中没有珍贵的陪葬品。可是有人就是不信这个邪,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最终还是被盗了,当他的昭陵地宫被打开后,发现里面的珍宝无数。

第三位是清代顺治皇帝。在顺治帝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上,篆刻着这样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意思是说,皇父临死有遗命,他的陵墓不做豪华装饰,也不藏珍宝。

历史上哪个皇帝要求陪葬(两位著名皇帝都说死后要薄葬)(3)

于是,民间纷纷猜测,孝陵地宫没有葬顺治的骨灰,只有顺治帝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不过,经过清东陵工作人员的考证,孝陵地宫不仅葬有顺治帝的骨灰,同时还葬有两位皇后的骨灰,不过对于顺治帝的孝陵地宫是否有大量的陪葬品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但是经过各方调查和查证,一致认为顺治帝孝陵中陪葬有顺治帝、后等三人的香册、香宝和三人的宝宫,虽然物品不多,但也还是算珍贵。尤其是三人的宝宫,不仅是名贵木料制作,而且箱子的装饰品都是黄金。因此说,孝陵地宫里,可能藏有珍宝,只是孝陵没有被盗过,其具体情况尚不能下定论。

历史上哪个皇帝要求陪葬(两位著名皇帝都说死后要薄葬)(4)

其实,无论是汉文帝、唐太宗还是顺治帝,他们对地宫不藏金玉宝器的表白,都是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的自我粉饰,这是对后代撒下一个虽笨拙却使用的弥天大谎,事实上,那些所谓的空穴传说,根本不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