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也是大汉忠臣苏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周日,沿河堤路西行80多公里,就到了武功,这里是武功老县城所在地,历史上所有发生在武功的故事都在此地。


三位反击匈奴的将领名称(高风亮节话苏武)(1)

苏武纪念馆是武功一处很有名的古迹,许多人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成语典故,但可能不会将其与武功联系起来。

苏武纪念馆是墓馆合一,在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西依凤岗,背附青山,漆水河自馆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因此“苏武节碑龙门传”为武功八景之一,也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宣化路到纪念馆,远远就看到一个大石牌楼,写着“高风亮节”四个大字,这是后人对苏武的最高评价了。

三位反击匈奴的将领名称(高风亮节话苏武)(2)

纪念馆大门为汉阙形制,馆内广场屹立着苏武执节仗挺立塑像,塑像中的苏武仰望东方高天,身边是几只公羊。苏武的胡须、衣袂、手执节仗的旄结均作风吹状,形象高大,大义凛然。节仗是古代使臣出入关门皆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即符节,多用竹或木制成。苏武手中节仗以竹为杆,上缀牦牛尾毛,是派往匈奴去的象征着大汉国权,《汉书·苏武传》中述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但眼前的节仗却是龙头,也许是被后人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权威吧!

苏武纪念馆坐落在广场正中,五开间大房,牌匾“苏武纪念馆”是华国锋2006年题写,殿外有六个大柱,挂着三副长对联,其中最能概括苏武生平的一幅是:“十九年革衣毡帐,丹心耿耿,不辱使命,惟依慷慨真气节;三千里冰地雪天,铁骨铮铮,克胜淫威,尽赖忠贞大精神。”

三位反击匈奴的将领名称(高风亮节话苏武)(3)

馆正中供奉着苏武坐像,环绕苏武坐像展出的是苏武出使匈奴、不辱国家不辱气节的连环画图。在祭殿内也有楹联“十九年长傲雪欺霜,孤对羝羊栖北海;数千里外由夷归汉,喜将异类服中原。”

广场南北有庑廊,既廉政历史文化长廊。纪念馆之后就是苏武墓,封土高大,依汉制作覆斗状,墓上绿草茵茵,墓穴东向。墓前有清乾隆21年(1756年)赐进士及第兵部次郎见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汉典属国苏子卿之墓》《汉典属国苏公墓》,清同治年间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碑。民国时期立《重修苏武墓门碑》碑石。墓周围廊坊尽头,有两只石羊,石羊用玻璃保护着,守护在苏武墓边,羊儿护陵,羊儿作伴,永生永世,昭示着苏武高风亮节、不辱使命的忠诚。

我绕墓一周,浏览了碑文及功德碑内容,鞠躬朝拜,悼念持节不屈的爱国伟人,感动于其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纪念馆被咸阳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咸阳市纪委命名为“苏武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三位反击匈奴的将领名称(高风亮节话苏武)(4)

苏武是西汉时代的外交官,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四十岁的苏武率领使团出使匈奴。汉武帝执政以来,不断与匈奴之间发生战争,至苏武出使时,双方已争斗了近三十年,汉军逐渐占据上风,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后,有意与汉朝修好,释放了以前扣押的汉朝使节,汉朝也释放了扣押的匈奴使节,由苏武护送回国,双方似乎将要进入和平时期。然而苏武到达匈奴后,使团成员却参与了匈奴内部的权利斗争,政变失败,且鞮侯单于扣押了苏武的使团。苏武自知责任重大,试图自杀,被抢救了回来,单于希望苏武能够归降匈奴,但苏武坚定不从,此后被迁至北海牧羊。这次不成功的出访后,汉和匈奴又进入战争状态,第二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曾劝苏武也归附匈奴,被拒绝。苏武牧羊十余年后,汉武帝去世,汉昭帝继位,与匈奴达成和议,汉朝寻找苏武下落,匈奴人称已经去世了,与苏武一起被扣在匈奴的常惠向汉使通报消息苏武还活着,于是汉使对匈奴人说皇帝打猎时射落一只大雁,脚上绑着书信,说苏武等人还活着,匈奴人很惊奇,只好放回了苏武,这也是成语“鸿雁传书”的由来,此时苏武已在匈奴牧羊十九年。苏武归汉后,官拜典属国,是主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后来苏武的儿子因参与权利斗争被杀,苏武也被免职。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继位后,重新启用了苏武,并派人接回了苏武在牧羊时与匈奴女子生的儿子苏通国。苏武至八十岁时去世,九年后汉宣帝命人将十一位功臣画像未央宫中的麒麟阁以示表彰,称为麒麟阁十一功臣,苏武名列其中。

三位反击匈奴的将领名称(高风亮节话苏武)(5)

大诗人李白评价苏武:“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滞留匈奴十九载,仗节牧羊,忠贞不屈,爱国正气浩然长存,名垂青史,历朝历代都把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史书、诗歌、戏曲均载有他的故事,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的爱国热情。

马元社写于2020年6月

,